第三十八章 國際貿易(1 / 2)

大漢朝已經走上了與以往曆史不同的道路,這是毋庸質疑的。然而任何事情發展成熟都需要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大漢能有比較強盛的局麵完全是憑借對金國的一戰之功,戰勝金國不但使大漢的民心得到了空前的凝聚,同時也從側麵驗證了陳鑫各項革新的正確性,這為陳鑫搞各項新政減少了許多阻礙,由此看來,戰爭從某種意義上確實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當然了,陳鑫也明白現在的局麵僅僅是個好的開始,並不是說一切都已經達到理想社會的目標了。要想讓整個國家按即定的路線發展下去,還需要持續不斷的堅持製度上的建設,隻有形成了完善合理的製度,並且使製度深入人心,整個社會才能良性循環、良性發展。然而製度並不像設置機構然後通過機構進行行政行為那麼容易,需要的是長期的浸淫,所以陳鑫也就不慌在一時了。大漢商人的腳步已經走出了國門,這是個好的開始,陳鑫解禁禁海令以後,商人們走出國境線進行國際貿易性的競爭是個必然,這不但會使國家的工商業得到一個新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大的利潤,同時也為未來大漢與西方進行交流,加入全球性的競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大的工商業利潤帶來的是國家歲入的持續增強,而國家收入的增強除了反過來繼續刺激經濟發展外,還進一步提高了國家的總體實力,比如軍事就是一個最顯眼的方麵,兵強則國振威於四方,這是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再加上東南亞、朝鮮以及北方西方大大小小的少數民族部落自古對中央天朝的依附感,此時他們將大漢視為宗主的心思便更加強烈,這一方麵是大漢影響力增強的效果,另一方麵也是那些小國、小民族們自保的唯一門路。在整個醇佑十七年,可以算是大漢“外交”活動最頻繁的一年,從年初開始,除了尼德蘭、大呂宋、羅煞這些正而八經的外國人為了免除因為占據南洋群島和西伯利亞而與大漢發生的摩擦,主動向大漢示好,並且還商定經濟貿易關係外,緬甸、暹羅、朝鮮,吐蕃、蒙古等等周邊國家和民族也絡繹不絕的遣使前來洛陽朝貢,並且進一步確立了與大漢的藩屬關係。麵對周邊國家和民族的主動稱臣,陳鑫並沒有意氣風發到以武力威脅,迫使他們直接納入大漢的版圖,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田,那些小國家、小民族現在來稱臣並沒有多少渴慕“中原王道”的意思,更多的原因還是攝於大漢的強大或者說直接點就是武威,要想讓他們真正融合進來,最重要的還是在文化和經濟上真正將他們綁在大漢的身上,要不然的話,大漢的所謂擴大版圖最終還得落一個成吉思汗大帝國最後分崩離析的下場。過了八月十五,天氣漸漸涼爽起來,番幫的使臣也大多選在了這個時候進京麵聖,除了他們這些少數民族,西洋人也來了不少,陳鑫的日程安排頓時緊張了起來。那些番邦大多數是來進貢的,倒也好打發,隻要和他們見個麵,安慰上幾句,表示一下天恩隆重也就罷了,真正難對付的是那些以經濟目的來交涉的西洋人。所以陳鑫決定先搞定了西洋人再回頭去“親善”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兄弟們自從大漢開始大規模擴建遠洋艦隊開始,盤踞南洋群島的尼德蘭人、大呂宋人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在海上的壟斷地位被打破了。西洋人自從資本主義興起後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接近與經濟動物,占領殖民地目的也不過是為了進行原始積累,為工商業發展打下雄厚的根基,並不見得就是要把殖民地變成他們國王陛下治下的領土,所以當看到大漢也按著他們的路子發展起來時,第一個反應便是趁著大漢海上力量還不足以將他們趕回歐洲老家的機會盡量以比較溫和的方式確立與大漢在海上的經濟關係,以便繼續控製南洋的那些原料基地並繼續從海上商運中謀取巨額利潤。從建立經貿關係這方麵來說,尼德蘭人比大呂宋國人更有優勢,這一方麵是因為前些日子大呂宋國人還死氣白賴的占據著東夷島北部,大漢為了免除因為戰爭而引起在海上商運中的報複行為,費了很大勁才把他們攆出去,現在正是不待見的時候,這個空缺正好是尼德蘭人最好的機會;另一方麵尼德蘭人還有個秘密武器,那就是上帝優秀的傳教士、大漢皇帝的好朋友盧斯特先生,這位盧斯特是陳鑫來到這個世界後見到的第一個真正有才學的西方人,並且還和他確立了不錯的友誼。有時候私人情誼遠比正式的外交交涉要容易辦成事,“經濟動物”的自然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掌管整個尼屬南洋群島的東印度公司便派遣了以盧斯特為首的外交使團赴洛陽進行商洽,此時盧斯特正長居於洛陽,所以這個正使名銜就有些名不副實了。在尼德蘭人為經濟貿易的事攪盡腦汁的同時,大呂宋國人也沒閑著,他們雖然已經得罪了大漢,但該跑的腿還是得跑,反正便宜不能讓尼德蘭人占盡了。他們行動快,所以比尼德蘭的使團早三天進駐了洛陽,這一下子盧斯特那老家夥就有些著慌了,忙隻身前往皇宮見駕,誰知平時對他洞開的皇宮門這次卻讓他吃了閉門羹,一直等到三天後尼德蘭使團抵京,陳鑫才把他們與大呂宋國使團一起“請”進了儀泰殿。“盧斯特先生,朕這些日子忙於政務,也沒時間見你,還望不要見怪。”陳鑫上來就給足了盧斯特麵子,這一方麵是對對盧斯特吃閉門羹表示歉意,另一方麵也是先抬抬尼德蘭人,讓大呂宋國人著著慌,為一會兒抬“呂”壓“尼”做鋪墊。一旁隨駕的商部尚書徐光啟按著陳鑫先前交代好的話也幫襯了一句:“是啊,皇上這些日子忙,下官曾向皇上上奏過盧先生麵聖的事。不過皇上說盧先生雖然是好朋友,不過這回畢竟代表尼德蘭國,重任在身,要是先單獨麵見就有些失儀了,貴國國王麵上也不好看。”這番說不上褒貶的話令盧斯特很是尷尬,他在大漢呆了不是一天了,這些話還能聽不出來嗎?分明就是拿他當外人看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告訴他,他盧斯特並沒有比大呂宋國人更大的麵子。盧斯特弄了個紅臉,一時也無話可說,隻得躬了躬身表示答話。其他那些西洋人多少都懂些漢語,此時聽見漢國君臣這些不清不楚的話,不覺用本國話小聲議論了起來。陳鑫坐正了身子,正色道:“各位,你們兩國上的國書朕都已經看了,東西互通有無,這也是朕和大漢所盼望的,數年前大漢開海禁,已經允許你們登岸貿易,這些年做的不錯。大漢以寬仁之心待人,隻要是公平交易,大漢朝廷都會公平對之,絕不會念及舊日摩擦,所以你們大呂宋人也不要有那麼多的顧慮。”大呂宋正使見提到了他們,忙起身鞠一躬用還不算熟練的漢語說道:“皇帝陛下,鄙國曾因莽撞冒犯漢國,我代表蔽國國王和臣民向陛下表示誠摯的歉意,我們大呂宋希望陛下和貴國能忘卻過去的事情,我們可以友好的交往。”你們占領台灣難道是莽撞那麼簡單嗎?如果大漢這些年不自我振作,隻怕尼德蘭人也要“莽撞”一回了。陳鑫不覺失笑:“貴使說的很好,大漢有句話叫做君子不念舊惡,隻要我們兩國互相尊重,完全可以拋開以前的事公平友好的經商。”“陛下,蔽國上呈的國書希望能獲得在大漢口岸擴大貿易的事還請陛下給我們一個明示。”尼德蘭副使接口說道。既然他們的“秘密武器”盧斯特沒有派上用場,也隻有他這個實際上的“正使”親自出麵了。尼德蘭人和大呂宋國人之所以搶著來和大漢洽談貿易,無非是想搶在對方之前獨占與大漢的貿易,現在陳鑫既然把他們一起叫來,顯然是不願他們任何一家壟斷西方對大漢的進口,那麼也隻有盡量爭取更大的份額了。有些話陳鑫作為皇帝並不適合說,所以便向站在一旁的徐光啟示意了一下。徐光啟向前走了一步:“大漢朝向來是公平對人的,兩國如今都有與大漢友好貿易的誠意,所以大漢應當公平對待。”徐光啟話音剛落,西洋人便喧嘩了起來,怎麼公平?難道一家一半?這事也沒法公平,大漢原來對西方產品的需求很低,現在隨著興商和國民的富裕,需求漸漸大了起來,這可是個不可估量的大市場,怎樣才算公平?徐光啟回身看了看陳鑫,陳鑫向他點了點頭,徐光啟明白,真正要說的該說出來了:“各位,大漢這些年與你們貿易已經形成了規矩,不要說大漢,在你們佛朗機也應該講究個公平競爭吧?所以大漢皇帝看了你們的奏章,覺得說的都不錯,但以前形成的規矩完全可以保障你們與大漢共同的利益,所以沒有必要改變。不過大漢現在已經派商隊揚帆出海,在南洋,並且準備到你們佛朗機進行貿易,所以應當製訂些公平的章程。大漢對你們寬仁,你們也應當以同樣的心態對大漢才是。”好嘛,大老遠辛辛苦苦跑來本是想占點便宜的,沒想到大漢皇帝卻以逸待勞大講什麼公平交易,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大漢如今也已經公開進行海外貿易,所到之地大多為西方人控製的地區,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自然要提些什麼公平章程的,可不答應行嗎?顯然不行,你不答應大漢到你的地盤“公平貿易”,不要說大漢商船後頭還跟著已經強大起來的水師,就算他們不動用武力搶地盤,單單關閉國門不與你們做貿易也夠你們損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