鼇拜與康熙之爭。鼇拜是一個赳赳武夫,曆事三朝,但表現前後有異,原因或許在於他輔佐順治,皇太極餘威、餘恩猶存,而且順治也是他力爭而立的,所以還能忠心耿耿,可康熙玄燁就不一樣了,此時他是三朝老臣,且掌握輔政大權,對年幼的康熙就不那麼看得入眼了。這種情形就好像當年阿濟格私下稱呼順治為“孺子”一樣。不同的是,阿濟格還隻是背地裏表示,而鼇拜卻漸漸公然表露。
在朝堂之上,鼇拜常常當麵頂撞小皇帝,也當著皇帝的麵,嗬斥大臣。朝賀新年時,鼇拜身穿黃袍,僅其帽結與康熙不同。假如鼇拜遇上個末世也就罷了,其皇帝隻能忍氣吞聲,徒歎奈何,可當時的清廷還處於上升態勢,小皇帝康熙也不是等閑之輩,鼇拜如此行事,遲早會下場不妙。有一次,鼇拜裝病,康熙去探望他,鼇拜臥床,席下放一把刀。康熙的侍衛搜出這把刀,局麵很是尷尬而緊張。小皇帝卻從容鎮靜,笑著說:“刀不離身是滿洲故俗,不要大驚小怪!”鼇拜的跋扈,小皇帝的機智應變,都可以想見。
鼇拜處於這些矛盾的中心。很明顯,鼇拜挑起換地事件,用意在於利用黃、白旗積怨,削弱反對自己的正白旗勢力,打擊政敵蘇克薩哈。在打擊對手這方麵,大權在握的鼇拜可謂輕車熟路。此前他就曾整治過內大臣費揚古。費揚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邊的侍衛,在禦前對鼇拜表現得不怎麼禮貌,鼇拜對此深為銜恨。康熙三年(1664)四月,鼇拜遂以倭赫等人擅騎禦馬、取禦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將其處死。費揚古對鼇拜痛恨不已,鼇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將他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並處死,家產籍沒,給予都統穆裏瑪(鼇拜之弟)。費揚古一門慘遭家破人亡之禍。
康熙登基為帝後,他仿佛成了四大顧命大臣擺在朝堂上一尊木偶。根本就沒有自己發言的餘地。皇宮裏沉悶的氣息讓他感到窒息,特別是鼇拜越來越張揚跋扈的模樣讓他感到憤怒。他迫切的希望能早日掌握大權,擺脫這種讓他感到難受得感覺。
“皇上,微臣覺的既然是正白旗的人被殺,那麼就應該讓正白旗的人去處理。這樣才能讓正白旗的兄弟們服氣啊!”鼇拜穿著繡著龍紋的官服,跋扈的朝康熙道。眼睛裏根本就沒有半點的尊敬。康熙氣得手抖了,張嘴想說些什麼的時候,卻見四大顧命大臣索尼輕輕的搖了搖頭,康熙無奈的點點頭道:“就依愛卿的辦法處理吧!。”“哼!微臣遵旨”鼇拜說完,藐視的望了蘇克薩哈一眼轉身,朝宮殿外走去。一點都不把康熙這個皇帝放在眼裏。
“氣死朕了,鼇拜這個權臣,他到底有沒有把朕放在眼裏啊!”康熙怒氣衝衝的走進慈寧宮,隻見孝莊皇太後,正氣定神閑的練著書法。
望著皇帝生氣的模樣,她輕輕的放下手中的毛筆,接過宮女遞過來的白巾擦拭了下手道,揮手讓那些太監宮女都退了下去:“皇帝,你要時刻記住,你是我們大清的皇帝,是普天下所有臣民的表率。你要知道這些表麵功夫是做給天下人看的,就是你心裏再怎麼討厭,再怎麼不喜歡,
可是該做的你還是得做。還有這些圍聚在你身邊的這些人,有些人是為了名,有的人是為了利。你要做的是分清楚他們想要什麼,你能給予他們什麼。忠臣你要重用,奸猾之你也要重用。因為,你要知道有時候,忠臣也能辦壞事,奸猾之人也能幫你做有些你不能出麵做的事情。你要明白這些道理。知道嗎?”
康熙已經平息了心中的怒火,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孫兒明白了。”孝莊拉著康熙坐下,對他說道:“哀家知道你對於鼇拜這專權的狗東西不喜歡,可是凡事你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麵,自從我大清入主中原以來,漢族的反抗就從來沒有停息過,盤踞在台灣的鄭氏餘孽。各地流落地方的前明潰兵。這些蟻民對於我們大清抱有很深的敵意和仇恨。如果有一個權臣把全天下的人都給得罪光了,等你親政,除掉權臣之時,正是你統領天下的時候。而在這之前你所要做的就隻有忍耐,再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