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窮酒盡歡(1 / 2)

憑陶淵明的性格,沒錢買酒當然不會去偷去搶。

在《飲酒》組詩其十四中,有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這就是說有熟人知道老陶愛喝酒,所以來拜訪時候,人家都帶著酒壺來的。反正他種地的嘛,房前屋後黃瓜番茄豆角什麼的,隨便都能扒拉幾個菜。

其十八裏,更是把自己沒錢買酒,朋友相送說的清楚明白。子雲性嗜酒,家貧無由得。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這幾句說了,家貧沒錢買,有好事者開著車給送。為啥說開車送酒來呢?您看在其十四人家隻是摯壺,拎壺酒來的。

而其十八中呢,則是載醪,既然是載,那就不是提著一個小酒壺來的了。

最後,陶淵明還不忘給自己開脫。其二十最後一句,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意思就是我辦了很多錯誤的事,但那是喝醉了酒,您別跟我一個醉老頭一般見識。

陶淵明的酒量想來不會小了,但架不住天天喝,所以喝醉的時候還是挺多的。如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頃。咱也搞不懂一觴酒頂現在多少毫升,反正喝了一觴後,杯裏沒了,酒壺也就倒了。您各位想想,酒杯酒壺東倒西歪的,肯定是喝多了才有的現象。

喝醉時候眼睛犯暈乎啊,所以才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估計是眼睛斜著呢,要不然在東邊看到南山,可不就是斜眼才有的效果嘛!

老陶雖然隱居在鄉下,心裏卻對悠然自得的生活非常向往。

著名的桃花源記,描寫的就是一個世外桃源。在那片與世隔絕的鄉村,一群秦朝時候躲進深山老林的人們,過著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階級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說是陶淵明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嗜酒如命的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裏,除了描寫世外桃源那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純樸善良的人們,也沒忘了酒的存在。聽說從外麵很精彩的世界來了客人,家家戶戶殺雞宰羊,美酒佳肴的款待打魚人。

桃花源當然不存在,所以摳裏麵的細節沒什麼意義。如果非得找出來一些不合理之處,那就得從幾個方麵入手。

首先是從秦朝到東晉,五六百年過去了。要知道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一群不可能太多的人,住在一片不那麼大的區域,優生優育肯定不存在,近親結婚傻子遍地倒是有可能。

其次幾百年間竟然沒有一個人出去進來的,那地方的隱秘程度絕對達到了絕密級別的。

最不靠譜的就是沒有壓迫。

因為在任何時代,有坐轎的就得有人抬。別看表麵上說的都是一份工作,幹什麼都是為人民服務。那怎麼不讓我坐轎,你來抬呢?

所以沒有階級,沒有壓迫,沒有剝削,隻能是理想中的產物。假如真的無政府狀態,沒人管理,肯定得亂套。

不說大道理,就說街頭城管和小販的關係吧。本來就不那麼寬的路,兩邊被各種做小生意的占用,您覺得不管能行嗎嗎!

我們吐槽恨那些貪官,假如把我們放在那個位置,說不定比人家還貪。

理想歸理想,現實就是現實,陶淵明沒等來想要的生活,公元427年,62歲的陶淵明與世長辭。

陶淵明窮則是窮了點,但給他送酒的還真有那麼幾個,要不然憑他種地那點收入,拿什麼買酒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