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景帝駕崩,武帝繼位,非常欣賞司馬相如的文采。恰好皇帝身邊有個四川的官員,就告訴漢武帝,司馬相如並非前朝古人,而是自己的老鄉。武帝大喜,即令司馬相如進京覲見。
得到皇上欣賞,名利都有了,也就再不用看著卓老頭臉色行事了。
關於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後來有人編寫了續集。說是司馬相如見異思遷,當了大官後想換老婆,給卓文君捎了封信。
卓文君滿心歡喜的打開,結果一張紙就十三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卓文君稍微思索片刻,就明白了唯獨缺少億,意思就是沒了回憶。
卓文君回了首詩: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複淒淒,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其中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至今被許多人引用。
據說司馬相如看了這首詩,羞愧的臉比關羽還紅。不過也就此打消了娶妾的念頭,和卓文君白頭偕老。
至於後麵這段真假,咱不去討論他。主要是司馬相如通過酒和琴,俘獲了卓文君的芳心,兩人的愛情故事也流傳至今,成為追求真愛的楷模。
漢武帝時期,用人才輩出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和司馬相如東方朔一個輩分同一時代的,還有個外交家張騫。
張騫任大漢外交部長時候,首次打通了和西域諸國的聯絡,使得漢朝影響力大大提升。不過,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通過敵占區的危險係數是非常高的,一個不小心,小命難保啊!
這不,張騫第一次西行,帶了一百多人,剛踏入匈奴地界,就被人家逮著了。
好在匈奴並沒有殺他們,而是想著消磨意誌,讓他們投降。
人嘛,有時候就得有個軸脾氣。張騫他們被匈奴關押了整整十年,沒一個投降的。第十年頭上,趁著看守睡覺,一幫人偷偷跑了。
您想啊,由於是偷跑的,各項準備做的都不足,水幹糧啥的沒幾天就消耗完了。
自駕到過內蒙新疆的朋友都知道,現在人口比漢朝不知道多了多少倍,依然能幾百公裏還看不到個村莊。並且現在是柏油馬路,順著道往前開就行了。那時候不但沒有高速公路,甚至路都沒有。各位想想,茫茫戈壁灘上,白天頂著烈日,晚上聽著狼嚎,那日子簡直不要太苦啊!
曆盡千辛萬苦,一行人靠著向導堂邑父箭法好,今打幾隻鳥,明獵兩匹狼,茹毛飲血的,終於來到大宛國。
大宛國王聽手下報告,說漢使來朝,激動的差點從寶座上跌下來。為啥這麼激動?隻因為早就聽說漢朝物產豐富,地域極廣,想要結交,卻因為中間隔著個匈奴,沒地方找去。
趕緊讓進來見見吧。
等看到張騫進來,大宛國王眼珠子差點沒掉下來。衣服襤褸的都蓋不住肉,身上那個味道比狐狸還騷,這哪裏像個大使啊,分明連要飯的都不如。
張騫進來行禮:‘’大漢朝使臣張騫,見過大宛國王陛下。‘’
大宛國王得問呀,你怎麼穿成這樣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