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被包圍的德意誌(2 / 2)

當那位神態鎮定、舉止從容的樂隊指揮揚起手中的小棒,輕促的鼓點聲響起,軍號手們高高挺起胸膛,用金屬樂器演奏出輕促激昂的音律。這是《霍亨弗利德伯格行進曲》,普魯士軍隊的精神象征和勝利之曲,昂揚奮發的旋律將這軍港中的艦艇襯托得格外威武。主觀禮台正對的碼頭停靠著三艘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這是德國海軍當前最新最好的水麵戰艦,它們敦厚的艦身就像是一座座不破的鋼鐵堡壘,粗壯的主炮彰顯它們的強盛武備……

在帝國統治者與海軍締造者的聯手推動下,德國公海艦隊組建,新《海軍法》頒布,德意誌壓抑已久的野心找到了釋放的空間。漢堡、不萊梅、基爾、威廉、但澤,從冰冷的北海沿岸到溫潤的波羅的海,一艘艘鋼甲戰艦滑下船台,在海麵上衝起一道道波浪。每一艘戰艦下水、服役,德國人就感到離他們的夢想實現又近了一天。各種戰列艦、巡洋艦和魚雷艇布滿了德國的海岸,德皇的標記出現在了世界的各個大洋……

不知不覺中,雨稀風弱,港灣中的水麵漸漸平靜下來。從皇家行宮通往碼頭的道路上淌著色彩鮮豔的車流,奢華的馬車、新奇的汽車載來身份尊貴的賓客,不計其數的民眾和水兵也湧入碼頭一睹帝國海軍日漸強盛的雄姿。

少年掀開鬥篷,青春自信的臉龐浮現悅色,他轉身吹響呼哨,一群白衣水兵旋即從避雨處奔向碼頭。這裏靠近出港航道,碼頭旁並無大艦停靠,兩條向外延伸的木棧橋係泊著多艘周身潔白的艦艇。它們一目了然地分為兩種,大的像是帶魚,艦身格外窄長,有兩座煙囪,前後甲板均裝有半圍式炮座和小口徑火炮,魚雷發射管分別置於艦橋前方甲板和煙囪後部甲板。小的長度僅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乍看上去像是在湖泊、內河航行的私人遊艇,身長麵窄、甲板低矮切沒有煙囪,外形低矮的駕駛艙位於艇身中後部,前甲板安裝了一具嵌入式的魚雷發射管。

作為早期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之一,地球的各個角落都已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蒸汽輪船,它們無一例外擁有高大的煙囪,日趨成熟的蒸汽渦輪機也具有較高的傳動效率。到了20世紀初,傳統整齊艦船的最高航速已突破40節,批量服役的海軍艦艇中也已出現航速超過36節的佼佼者。

對於生活在這一時期的歐洲人而言,沒有煙囪的快艇雖然少見,但也絕不是“天外飛仙”。自從德國人奧托在1876年發明內燃機以來,想象無止境的人類很快將它們裝上了馬車和輪船。雖然新興的內燃機功率有限,汽車跑不過馬匹、摩托艇賽不過蒸汽艇,發明家和熱衷新事物的富人仍樂此不彼地在它們身上投入精力,許多國家都已出現了汽車和摩托艇比賽,這也成為催動內燃機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

基爾內港,抵達棧橋的白衣水兵有的迅速登艇就位,有的解纜鬆繩。采用蒸汽動力的大型快艇每艇配備二十人,留在甲板上操作火炮和魚雷的隻有七八人,其餘皆在駕駛室和動力室工作;以內燃機為動力的小型快艇僅有一名乘員,造型別致的駕駛艙能夠為操縱者提供良好的視野。登上艦橋後,少年徑直走向到那艘側身塗刷著鐵十字徽標和“SS-01”標號的小艇,隻見他褪下鬥篷,露出騎手式的精短裝束,動作輕巧地鑽進駕駛艙,戴上模樣略顯醜陋的皮帽,係好交叉式的安全帶。棧橋上,留一字唇胡的年輕水兵已幫他解開了艇上的纜繩。一切準備就緒,少年動作熟練地轉動啟動鈕,置於前艙的發動機當即發出一陣咕咕咕的聲響,但接著卻啞了下來。

少年神情平靜地回轉啟動鈕,但這頑固的咕咕聲依舊以啞音收尾。碰上了小麻煩,少年的表情依然沒有太大的變化,他扭頭朝筆直站立於一旁的胡子水兵做了個轉圈的手勢。胡子水兵先是並腿立正,然後迅速拿起鐵搖杆上了艇,將杆頭插進駕駛室右前方的啟動器轉口,掄著胳膊猛力連轉好幾圈。這一次,發動機終於發出連貫的轟鳴聲,少年滿意地點點頭,朝退回棧橋的胡子水兵豎起大拇指,胡子水兵見狀又是一個畢恭畢敬的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