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聽著王庾生娓娓道來,李承道有一種羞愧之感。把自己不時隨口而出,沒有經過認真斟酌的話語,一條條的梳理成規。
虛心求教,融會貫通,宣講於世。
這才是真正該有的態度,讓李承道汗顏的態度。如今再次聽來就像初學一樣,更有不一樣的感悟。
聽著,聽著。
這聲音感覺越來越飄渺,越來越遠,如一股餘韻回響在耳邊。而他的思緒,則不知不覺中沉浸入了體內,開始自我審視。
這和自身又是何其的相似,駁雜龐大,在自己體內,卻感覺又不是自己。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己的認知之上,從無到有,如臂使指卻又無所適從。
或是背靠著整個文明基於社會形態的優越感,或是穿越於此潛意識裏自詡為主角,又或是這一帆風順的不凡。在他不覺中,總是有一種高高在上遊戲人間心態。
是他無所謂不怕死麼?
不!
隻不過是一種傲慢罷了。在他不願意承認,極力否定的心底,總是覺得自己就該逢凶化吉,一躍而扶搖直上九萬裏。他從沒真正的想過自己會失敗,會死,所以他才對自己如此的無所謂。哪怕他真心的願意去看,去感受這個世界,上下總是不同的。
當然,明悟了這些並不意味著就要矯枉過正的否定過去,隻是讓他更加的洞徹自己,審視自身。
當他心有明悟之時,身體內部也隨之生出了變化。原本分別盤踞在五髒之內的五行之氣延伸出自己的地盤開始在真氣開辟的經脈之中運行起來。
自李承道以五雷正法修習出五行五髒之氣以來,它們都隻盤踞在自己所屬的髒器之中,既不運行經脈彼此也不接觸,隻是默默的吸收著李承道吞食進來的靈氣以壯大自身。隻有在李承道要運用它們的時候,這才在神識的操控之下外化顯神。
盡管如此,它們也是不經經脈,而是直接透體而出。
而如今生出變化,這些五行之氣自行流轉於經脈之中過穴走竅,時而單氣獨行,時而相互結合共走一脈。
金,木,水,火,土。五行五氣,走脈端是紛繁複雜,甚至連水火二氣都能單獨共走一脈而不發生衝突,實在是有違常識。
這麼想來,五氣分屬五行但並不真是五行,雖有五行之屬但無五行之質。
當然,這些都是李承道一瞬間聯想到的一些思緒,並不一定是真,還是得以後慢慢探索印證。
當然,這些就都是後話了。
而如今,李承道更關注的是這些變化產生的效果,著實有些誇張,讓李承道都有些驚愕的誇張。
原本五氣增長隻能靠李承道每日修煉吞食靈氣去投喂,他吞進來多少,分給它們多少,五氣便煉化多少,不爭也不搶。
現在開始走穴過竅之後,每過一處竅穴便有靈氣被吸入本身。身體內開辟出來的這些竅穴,便如無數的小口一般自行吞食著周圍的靈氣。雖然每一個竅穴吐納的靈氣極為細微,但耐不住其數量眾多且不用李承道費神便可自行運行。雖然沒有別的修士做對比,但這前後的變化讓他也不由自主的吃了一驚。
甚至感覺自己化身成了個黑洞,無時無刻不在吞食著四周,有吞噬生出旋風的錯覺。
雖然如此,但他的體內其實還是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會說是吞食了一點靈氣,五氣便增長一點,有明顯的效果,最後由量變引起質變。他體內五雷正法的增長是量和質一起的變化,所以五氣依然是五氣的樣子,沒有變化。
效果雖然不顯,可這修行速度明顯增加了不隻一籌,這前後巨大的差別可是明明白白的。
一直以來,李承道的修行都是自己摸索的,根本就沒有別人對比,更別說什麼成套的體係劃分了。隻有“有”或“無”的區別,至於自己進步了多少,實力如何根本就沒有什麼具體的感覺,隻是一直不停的摸索前進著。
而此改變前後的差異確是肉眼可見的明顯,顯然自己的修行是更近一步了。雖說還是沒有什麼具體的參照,但是進步總是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