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5章(3 / 3)

章侍郎在邊上點點頭:“我相不相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聖上信誰。巧姐且說說,你娘是怎麼說的。”

宜悠這才明白章氏的能耐,無怪她覺得章氏無所不能,便是連官拜戶部侍郎的章家老大,在有些事上都得去聽從下她的意見。

悄悄的退到一邊,她聽巧姐說著章氏臨行前那番分析。章侍郎在一旁聽著,時而點頭,時而垂問幾句。雖然他心中作何想法無人得知,但宜悠可以肯定得是,他眼睛越發明亮。

“原來如此,還是小妹透徹,如今朝野形勢可不就是如此簡單。你們且放心,這回你們也不用跟五州齋商隊北上。”

“哦?難不成跟著朝廷的人去?”

章侍郎頗為神秘的搖搖頭:“不可說,不可說,你們且先安心睡下,待明日一早便會有結果。”

撂下這神棍般的一句話,他直接走了出去。宜悠皺著眉,沒有確切的結果,她整個人還是放心不下。

“你把心揣回肚子裏,舅舅此人,有九成把握的事他也不會說的這般篤定。他輕易不會開口,一開口必定能辦成。”

聽巧姐如此有信心,宜悠總算安心下來:“我去看看廚房那湯,住在章府本就是打擾,若是再讓府中下人忙碌,那可真是大過。”

巧姐對章侍郎的了解,多數來自於章氏。而作為家中幼妹妹,章氏與長兄感情十分好。她對章侍郎的了解,甚至有時候比侍郎夫人還要深。因著姑嫂自古是僅次於婆媳的天敵,所以巧姐一開始便有那顧慮。

不過章侍郎的想法她卻是猜得準,出門後章侍郎直接吩咐轎子往皇宮走去。盡管已經是黃昏,但因為北夷那邊的戰事,宮中這幾個月都不曾下鑰。

此刻宮門果然大開,在說明來意後,他順利的進了乾清宮。

一番君臣大禮後,他站在龍椅下麵:“啟稟聖上,雲州知州聽聞我大越對北夷戰事,特意號召全州商戶捐助物資。其中雲州商人上常逸之慷慨解囊,進獻白銀五十萬兩,如今糧草與戰馬已經抵達越京城外。”

“哦?”坐在上麵的皇帝聲音中明顯透露出愉悅:“這等商人,實乃國之大幸。”

“此乃聖上治國有方,感化四海萬民歸心,方才有此舉。”

一番馬匹拍的皇帝心情舒暢,不過他畢竟是明君,聽完後也很快恢複了鎮定:“常逸之,可是前些年兵部誤報軍情的筆帖式?”

“正是此人,他進士出身,多年來一直未有升遷。直到去年廖將軍起複,常家主動檢舉其錯處。”

上麵沒有聲音,可以章侍郎多年上朝對聖上的了解,此人定是將他這近乎直白的上眼藥聽了進去。倒不是他不會含蓄,而是聖上就喜歡直接這一套。

“子桓,當年的卷宗你可調了出來?”

鑲著金龍的屏風邊上走出來一人,正是裴子桓。作為中書舍人,他的職務是為聖上草擬聖旨。雖然看似就是個抄錄的活,可這其中的學問卻大了去。最簡單的,聖上在說聖旨時,中書舍人旁敲側擊的說幾句,便有可能改變其初衷,進而改變一大波人的命運。

不過中書舍人也不是誰都能當,首要條件必須美顏,且不能是草包,最好要年輕些。作為越京城中數一數二的美男子,若不是為了躲避王家的親事,裴子桓早就當上此職。前些年裴家勢微,自從廖將軍起複後,裴子昱也重獲實權,他這才能安然留在京裏。

至於和王家的親事,他就是不娶,就不信王家敢直接把八抬大轎送到裴府上。

“回聖上話,已經全數找出來。當年之事,並非常逸之之錯。”

“哦?”

“當年記錄卷宗的並非常逸之,而是時任兵部侍郎的王克。”

“混賬,王克怎會做如此之事?”

裴子桓也不誠惶誠恐,而是繼續平靜的說道:“卷宗在此,上麵字跡確實有塗改。微臣比對過,正是王大人筆跡。”

端坐於龍椅上的皇帝沒有再說話,乾清宮中陷入了沉默。良久,他終於開口:“兩位愛卿看如今形勢,可有何良策?”

章侍郎率先開口:“臣掌管戶部,對行兵打仗之事並不了解。不過朝廷此次派出五萬大軍,其騎兵數乃是北夷人的雙倍,即便左翼有所損失,想來還占據些許優勢。”

裴子桓直言:“臣附議,雖然我大越騎兵不太適應冬日草原,但仗著人數優勢,且糧草充足,此戰不難勝。”

皇帝也是這般想的,幾十年前皇考起兵時,這天下還被北夷人占據。那麼一幫烏合之眾,一路勢如破竹,直接將北夷人打到草原以北,隻能依托沙漠中的幾處綠洲生存。

如今兵精糧足,打一個多年積弱的北夷,又怎會這般艱難?出征之前,他就沒想到會戰敗,而左翼軍的全軍覆滅,更是讓他心火忍不住的往上冒。王克得多無用,才能折了整整一萬兵馬。但凡領兵打仗的,又怎會不知陰山的雪崩,如此簡單的陷阱他都能上當。

“將糧草運往前線,將士們總歸是在為大越拚殺,朕定不能虧待。”

兩人直開口誇讚聖上的英明,當然因為大越皇帝不喜歡這些華而不實的誇讚,所以並沒有出現那種說起來不停的情況。

“聖上,常逸之那邊,糧草當由誰押運?”

龍椅上的皇帝想都沒想:“子桓,你便去一趟,務必將糧草交於廖將軍手中。切記,前線軍心不能散,朕還是信任他這個主帥。”

裴子桓直接跪下領命,下麵的章侍郎也鬆一口氣。聖上還是更加信任廖將軍,說來也是,便是他也信任廖將軍。畢竟那般耿直又高風亮節之人,怕是很難有人會相信,他會是一個通敵叛國的小人。

“定不負聖上隆恩,聖上,微臣還有一事要稟明。”

“準奏。”

“穆然之妻身懷六甲,如今已經跟隨商隊抵達京城,她欲深入雪原去找尋穆然。另有雲州知州之女,也跟隨前來。微臣與穆然相交一場,請求陛下恩準,將其二人編入送糧草的隊伍。”

“此事成何體統?”

“此二人擅長算術,還請聖上恩準。”

皇帝並不是昏君,下午剛好有人與他說過陳府之事。其實對於這些自封為世家的權貴,他既要仰仗,心中又是厭惡。畢竟坐在這個位子上,誰都不希望臣子勢力過大。

“罷,準奏,不可靠近大軍。”

“謹遵聖上旨意。”

裴子桓心中並無太大波瀾,大越不似前朝,婦人隻能囿於後宅相夫教子。聖上是位仁君,即便不考慮別的,單千裏尋夫這一事,便足以讓他鬆口。

“商隊眾人定會竭盡全力,將糧草送往廖將軍手中。”

“朕自是新任愛卿,你們自可退下,明後日啟程。”

沒等到入睡前,宜悠便受到章府丫鬟的信,她和巧姐可跟隨商隊一同前去。

“商隊被編到朝廷隊伍中,咱們也不擁有太多擔憂。”

眼見目標一步步靠近,巧姐和宜悠也沒了前幾日的愁雲慘霧。將箱籠大致收拾好,宜悠去掉了不少東西。

“為何不多帶著點?”

“我曾給穆大哥收拾過行禮,軍中一切從簡,咱們也莫要再有太多講究。”

巧姐很快便接受:“也是,明日臨行前且得好生泡個澡。不然這一路往那邊走去,怕是到了,咱們就成個泥人。”

行路難,這些事宜悠早就考慮過。盡管她好潔,此時卻無絲毫退卻。穆然比什麼都重要,隻要能找到他,一點髒一點累又怕什麼。

“恩,忍著些,一路上應該也有驛站。咱們且往好處想,很快就會熬過去的。”

巧姐點頭:“明日得請大夫給你把把脈,好不容易才止住孕吐,該帶的藥可不能少。”

宜悠欣然接受,患難見真情。走上前她拉住巧姐的手:“得虧有你在我身邊,不然我一個人,即便有碧桃陪著,也不知怎麼才能熬過去。”

“說這些肉麻的做什麼,你不也是陪著我。哎呀得了,別再這般看著我,不然我真當你喜歡的不是你家穆大哥,而是我。”

“便是喜歡你又如何?”

巧姐大驚,捂住嘴滿臉的不可置信:“你……你竟然,不要這樣,我喜歡的是廖大哥。可你這般漂亮的人兒,讓我怎生拒絕。”

宜悠鬆開她的手:“想到哪兒去了,我便是真喜歡你,有夫人護著,咱倆也不可能成。”

“看你太緊張,這會好多了吧。收拾收拾,天色也不早,這兩日咱們得養精蓄銳。”

宜悠與巧姐一同躺在炕上,終於可以去往塞外。望著窗外的圓月,她無端想起鐵有德教過的: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