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並沒有注意到危險正朝他慢慢的走來了,他還是在研究他的印刷術,或許是上世他對山寨這種東西見多了,有些見多不怪的了,可這真的是山寨麼?
活字印刷,說的容易,可做起來很難,首先楊恒需要解決的就是鉛活字應該怎麼製作,是直接熔化後倒入字模呢,還是需要做出鉛塊在雕刻出字來呢?
在曆史上活字是誰發明的來著,楊恒在努力地想著,沈括,不對,好像他是寫夢溪筆談的那個,那是誰,啊對了是畢昇,畢昇是發明了什麼活字來著,膠泥的,要先把膠泥刻出字來,然後在放在火中燒實了然後,然後就不知道了,不過楊恒知道一點是,就是這個膠泥活字印刷術並沒有流傳下來,這才是西方跟棒子在搶這個技術發明的原因所在,好像是棒子是研製了金屬活字印刷術,自然,這不是他們獨立完成的,是在畢昇的泥活字的基礎上發明出來的,就是西方的鉛活字,那也應該是從畢昇的這個泥活字中發明出來的,而這個事情隻能是表示,華夏人是有才能的,可有才能的人並不一定都受到重用,甚至他們的發明都不能受到什麼重視,如果是受到重視的話,隻要再進一步的思考,那麼無論是金屬活字,還是鉛活字都會發明出來的,自然鉛活字也算是金屬活字,可它跟金屬活字還是有所區別的。
就想到這麼多了,自然膠泥的活字就不需要研究了,就留下一個謎讓後人去考證去吧,去考證為啥先出現了最先進的鉛活字印刷,而沒有按照順序來,泥,或者是木活字,然後才是金屬活字,然後才會是鉛活字。
可這些想法又跟活字的製作有什麼關係呢,自然還是老一套,遇到困難就讓好了,上工匠,楊恒把活字這個想法跟幾個工匠交代了一下,就去辦自己的事情去了,而工匠們卻不認為楊恒是在利用他們,而是在感激楊恒。
“小郎君,謝謝你了,謝謝你了,你把這麼一個偉大的機會交給了我們,這在你手中是很輕鬆的事情,可你還是交給了我們,讓我們怎麼感激你好呢,要不我們給你在家中立一個生祠好了。”“別,別,你們可千萬不要,我可不想讓你們咒死。”楊恒嚇得趕緊跑了,“小郎君這是咋了,怎麼這麼客氣呢,還有,生祠怎麼是咒人呢?”
其實是楊恒自己理解錯了,生祠隻是人們多這個人的感激還有欽敬之意,也就是人活著他們給立祠祭拜,要知道很多的官員想讓人給立生祠都求不到呢,而且在大唐是禁止立生祠的,不過民眾自主的立生祠還是允許的。
楊恒幹嘛去了,他本想是要去躲清閑,可是還是沒有躲的了,前麵那件事情還沒有完呢,雖然李二知道事情不是楊恒做的,可是還是安排人把楊恒給叫了過去。
“學文,你這怎麼解釋?”李二拉著臉嚴肅的說道,楊恒此時感覺有些納悶,這李二就沒有調查清楚麼,這是很明顯的事情,山寨麼,就是看著他的月報好賣了,這才造出一些吸引眼球的事情來賣麼,這不稀奇。
不,稀奇,這件事情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在大唐,如果真的需要山寨,是沒有必要連人家的名字都會仿製的,楊恒的叫書院月報,他完全可以叫做長安月報,顯得更加大氣不是麼。
而且就是上麵的內容楊恒也沒有感覺到什麼違禁,不過是討論以文治國還是以武治國,不過是一個老舊的話題而已。
最先提出來的就是唐儉了,他的意見是“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作為他的意見的,也就是他是支持文治的,就是諫議大夫魏征也是向李世民提出了“偃武修文”四字方略來支持文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