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血一擊得手,立即折回馬頭,趁著這股氣勢,大聲下令:“所有人都聽好了,持槊,列陣!”
陣勢早已列好,五百人的錐形大陣,他的軍令便是最後發氣最後衝刺的號角。
錐形陣,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陣法,早在先秦時期就有過很明確的記載。錐形陣沒有複雜的站位,沒有繁瑣的變化,甚至連兵種之間的配合也說不上,嚴格說來,這種陣法根本算不上陣法,隻是一種很簡單的隊列站行而已。
所有人呈V字形排列,排在最前排的人使用馬槊,不求多殺人,隻負責衝鋒的時候挑開對手,在對方的隊列上撕開一條大口子,擠亂對方的隊形,V字的尖端衝開一個豁口之後,兩翼跟進,將這個豁口衝大。整個隊列保持合適,後方的人保護好前方的人的左右兩側,這樣每個人都隻用應付來自前方的威脅。第二、第三排的人使用長刀,主要負責殺傷被前排撞傷、刺傷的地方士兵,並且保護好前排士兵的身後,讓其可以專心破陣。
錐形陣的主要威力來源於錐頭,一般都由武藝高強者充任,故此陣型的衝擊力極強,一旦將對方的陣型衝亂,便可以給對方以致命的打擊。但是正麵交手,錐形陣也不能說是無堅不摧——陣型由於沒有任何變化,側翼和背後是致命弱點,一但前方攻擊受阻,陷入敵陣之中衝不出來,失去了速度的優勢,被人從背後攻擊,那麼錐形陣便麵臨滅頂之災。
因此,想要用好錐形陣,必須要將速度的優勢發揮到極限,繞過對方的精銳部隊,直取對方的軟肋和要害。即使破綻百出,但隻要以速度製敵,便能做到“唯快不破”。騎兵相爭,速度是關鍵,當年楚漢相爭之時,項羽彭城一戰,三萬鐵騎破了漢高祖五十餘萬人馬,便是利用騎兵的速度優勢,繞道漢軍身後,直插漢軍中樞,追得漢高祖拋妻棄子。一旦中樞被破,指揮失靈,那數十萬缺乏協調、互不統帥的軍隊不戰自潰,就是這個道理。
此時,麵對人數超過自己一倍的斷頭軍鐵騎,鐵勒人出現了騷動。有悍不畏死的人想要拚死一戰,為匐人報仇,迎著斷頭軍的鐵騎直撲過來;有心事靈活的人看出敵我實力懸殊,力戰隻是死路一條,隻是在這種情況下不敢擅自逃跑,慢吞吞的拖在後麵跟上來。本來人數就處於劣勢,再這樣拖拖拉拉,隊伍顯得越發散亂。
江寒血位於陣頭,右手把血飲長刀在手,左手持了一條一長多長的馬槊,隨著馬匹的奔跑,精鋼打造的矛頭有節奏的微微搖晃,好像一條吐芯的靈蛇,朝著迎麵而來的一個額骨凸起,身材高大,頭發卷曲的對手狠狠紮去。
和硬木打造的步槊不同,馬槊是采用複合材料製成,槊杆的主體是牛筋木,彈性極強,筆直堅硬,以二十年以上生的牛筋木做槍杆,截頭去尾,剝皮拋光,油浸之後,在外麵麵輔助以特製的牛筋嵌合固定,從各個方向反向將牛筋木拉直繃緊,以增強其彈性和韌性,之後還要在外麵塗以生漆,裹以葛布,幹一層裹一層,最後還要在最外層箍上一圈細鋼絲,而根據槊頭的不同,又可分為護手槊、棗陽槊、狼牙槊等。
這樣一來,馬槊揮舞起來會有很強的柔韌性,槊頭的方向搖擺不定,看起來眼花繚亂,讓人很難防守,後人寫趙子龍的槍法“如飄瑞雪、若舞梨花”便是如此。而槊頭刺中對手之後,槊杆的彈性可以緩衝馬匹疾馳的衝擊力,將對方借力挑起,不用擔心硬碰之下,長槊脫手的危險。
兩軍剛一碰麵,斷頭軍就好像一支利劍一樣將鐵勒人鬆散的隊伍衝得七零八落,江寒血位於陣頭,手中的長槊宛如蟒蛇出洞,搖晃不定的槊頭連挑三人,左手馬槊,右手長刀,遠挑近砍,擋者披靡。以多打少,以實擊虛,這樣的戰鬥宛如快刀切牛油一般,隻一個衝鋒,兩百多個鐵勒騎兵便折了一大半。
剩下的鐵勒人眼見不對路,想要往回逃去,可是退路已經被斷頭軍阻斷,唯有硬著頭皮再衝一次,這一次衝鋒更是稀鬆得要命,斷頭軍氣勢如虹,回頭再戰,人人奮勇爭先,出手之際又快又狠,除了少數僥幸逃得性命之外,兩百多名鐵勒騎兵,有八成以上都命喪當場,而斷頭軍這邊受損極輕,隻折了七個人,另外有十幾個人在交戰中受了重傷,卻都性命無礙。
初戰告捷,眾人都異常興奮,搶著要追上去擴大戰果,但江寒血卻將他們都約束住:“窮寇莫追!鐵勒人的先鋒雖然受了小小挫折,但主力就更在後麵,此時追上去,如同拿雞蛋碰石頭。都給我聽好了,這些鐵勒人的腦袋一個都不許砍,把屍體排成一排,頭朝外,腳朝裏,置於陣前兩百步處。”
張無忌不解道:“大哥,這麼大場富貴擺在眼前,幹嘛不收割?”
江寒血道:“鐵勒人敬天,敬地,敬鬼神,死後要將肉體拿去喂狼,隻有被吃得幹淨,才覺得能夠進天國。若我們割了他們的同伴的首級,隻會激起鐵勒人瘋狂的報複,如今這許多百姓都尚未入城,一旦鐵勒人凶性發作,後果不堪設想……舍了這兩百人頭,但願能救得了這數千人命。”一邊說著,一邊大聲叫百姓們趕快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