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西線戰事起(2 / 2)

所以,值此有利的局麵之下,田小二等人想趁著大勝的餘威,在沒有更好辦法的情況下,打算強行攻擊阿薩姆關。

因為這一關始終要過,既然不能取巧,那就用強好了。

隨著太平軍投入大量的力量攻城,城內的英印聯軍的壓力是越來越大。

雙方之間的兵力差距本就很大,太平軍西路在曆經大戰之後,原本五十萬人的大軍還有接近四十萬人,而英印軍用來守關的將卒則隻有接近十萬人,雙方之間的兵力對比是4:1,再加上太平軍挾大勝之餘威而來,戰鬥力不能以常理度之,所以,雖然太平軍攻城,英印軍是憑堅城據守,但占據上風的仍然是太平軍。

而在太平軍強大的攻勢麵前,阿薩姆關搖搖欲墜,隨時都有破城的可能。

可是,就在太平軍將要一鼓作氣拿下城頭的時候,英印方的援軍到了。

此次,英印援軍由華萊士率領而來,共計有二十萬人,包括三萬英軍和十七萬印軍,正是在他們有力的協防之下,守城的英印軍才打退了太平軍的進攻,最後將阿薩姆關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華萊士為什麼這個時候會來呢,他不是正與蒙哥馬利一世率軍與太平軍的東路大軍對峙嗎,怎麼會這麼巧出現在這裏。

原來,英印聯軍在與太平軍東路大軍對峙一段時間之後,便接到了阿薩姆關的急報,說是太平軍主力扣關甚急,請求支援。直到此時,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才識破了太平軍的計謀,太平軍是聲東擊西。

而事態確實很嚴重,如果阿薩姆關被破,那英印軍的西麵將會被完全暴露於太平軍的兵鋒之下,到了那個時候,印度西麵的土地將不再為印度所有,而大本營新德裏也將承受來自於西線的壓力。

所以,再三權衡之下,並經過進一步與英國駐印總督-威廉商議,蒙哥馬利一世決定派華萊士親自率軍前往阿薩姆關守關,為印度守住西線,也為英印聯軍守住一絲希望。

而說起這英國駐印總督-威廉,此人也是大有來頭。

此人是皇族,是現今英女王的堂侄子。

當然,此人也並非完全是草包飯桶般的王室紈絝子弟,在很多事情上,他也有自己獨道的見解,更關鍵的是,他能使如蒙哥馬利一世與華萊士這樣的人真心聽命於他,為他效勞,由此可見他的確有非一般人的手腕與魅力。

也許正是因為此,英女王才會將其派到這裏麵來的吧。

印度是英帝國相當重要的殖民地,這塊肥肉被很多人所覬覦,沒有一個精明強幹之人在這裏坐陣,英女王又豈能會放心。

而經過阿卜杜拉大會戰之後,英印聯軍的兵力已有些不足,他們不僅要對付太平軍的東路大軍,還要派兵援救阿薩姆關,的確是有點應付不開。

所以,經過一番仔細的權衡,蒙哥馬利一世決定撥給華萊士二十萬人馬,包括三萬英軍和十七萬印軍,如果再彙合阿薩姆關內的十萬人,那英印聯軍將達到三十萬人,更加之阿薩姆關是座堅城,如果以這些有利因素來對抗太平軍的西線大軍,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而在派出二十萬人馬援助阿薩姆關之後,英印聯軍在大本營新德裏的兵力有所減少,此時還餘六十萬人左右,包括五十五萬印軍和五萬英軍。

當然,如果想憑這六十萬人對付太平軍東線的百萬之眾(太平軍東路軍轄五十萬人,大戰過後也還剩有四十萬人,再加之黃旭所率的五十萬預備大軍,另外還有特戰隊等兵力),恐怕英印軍還是很吃力。

所以,阿薩姆關成了後續戰事走向的關鍵,如果太平軍能攻克阿薩姆關,那太平軍將搶占先機,甚至可以一鼓作氣,徹底擊垮英印軍,當然,如果太平軍不能如期攻克阿薩姆關,甚至在阿薩姆關下遭受失敗,那英印軍將會占據一些上風。

所以,從當前的形勢來看,阿薩姆關的攻防之戰成了雙方當前戰事的重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