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西線戰事起(1 / 2)

太平軍的輕騎直衝入英騎的陣中,與英騎激烈地交戰起來。

英騎見此情景,哪還敢念戰,他們********就是想著趕緊撤退,但是,太平軍輕騎又豈能讓他們如願,他們緊緊地,玩命地咬著英騎不放,總之,不讓他們輕易脫身。

雙方如此般糾纏不清地攪在一起,誰都不輕鬆。

但是,隨著太平軍重騎的到來並加入戰團,勝利已經失去了懸念,那曾經不可一世的英騎注定要化為塵埃,落入曆史的長河之中。

不過,英騎雖然已是行將日落西山,但他的垂死掙紮卻相當的可怕,他們在明知不敵的情況下,竟然爆發出超一般水準的戰鬥力,而在這種拚死反擊之下,雖然太平軍占盡優勢,但最終還是吃了點小虧,一萬英騎讓太平軍付出了八千人的代價,這代價顯然也不菲。

不過,比起之前,這已經算是最好的結果。

而與此同時,正是英騎的拚命拖延,蒙哥馬利一世等人得以順利地躲過了太平軍的追擊,並安然地返回了他們的大本營,新德裏。

到達新德裏後,蒙哥馬利一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在將整個會戰的情況向英駐印總督威廉彙報之後,便立即整軍備戰,準備與太平軍一決雌雄。

而隨著這一追擊戰的落幕,這場聲威浩大的阿卜杜拉大會戰也最終宣告結束。

在這一場大會戰中,雙方投入兵力超過200萬人,經過多場角逐,最後終以太平軍的勝利而告終,而這一戰,雙方死傷人數眾多,是曆史上最著名的絞肉機之戰。

綜合來看,在此戰之中,英印聯軍的死傷人數達65萬,其中,印軍55萬,英軍10萬,可謂是元氣大傷,而太平軍雖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付出的代價同樣巨大,太平軍前前後後的死傷也達到了約三十萬人左右,不過,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這三十萬人的損傷多半與英軍有關,由此可見英軍戰鬥力之強悍。

而雙方經此大戰之後,便開始休整。

不過,東邊休整,不代表西邊不打,在黃旭的命令下,西路軍開始慢慢撤回西線,並伺機對阿薩姆關展開攻擊。

而西路軍的攻擊行動也拉開了阿薩姆關攻防戰的序幕。

在阿卜杜拉大會戰結束之後,黃旭便與眾將以謀士商議下一步行止,經過周密的準備,太平軍決定不給英印軍以任何的喘息之機,由田小二與東方不惑率西路軍重歸西線,由他們主攻西路,而東路軍則在休整的同時,盡最大的努力將英印聯軍的主力牽製在東線,從而西線的進攻創造有利的條件。

如此一來,英印聯軍防守西線的軍隊就會捉襟見肘,這也就給田小二與東方不惑取關創造了機會。

黃旭的意圖很明顯,他就是要給英印聯軍施加強大的壓力,最後以較小的代價勝之。

總體來看,太平軍的策略正好切中英印聯軍的要害,於太平軍大有裨益。

而田小二與東方不惑在率軍重歸西線之後,便開始明目張膽地進攻阿薩姆關。

本來,在阿卜杜拉大會戰大會戰進行的時候,田小二等人一直以小許的兵力作為疑兵,用以牽扯關內的敵人,而關內的英印軍也接到蒙哥馬利等人的命令,因要與太平軍在東線展開會戰,所以,西線隻能堅守,而不能隨意出戰。

正是因為雙方的顧忌,西線的阿薩姆關一直都相當的平靜,直到太平軍西線主力的再次到來,形勢才又開始發生了變化。

本來,阿薩姆關溝深,牆厚,每隔1米設有無敵大炮一尊,是名符其實的堅城,田小二等人正是顧忌於此,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都並不願意強攻此堅城,但是,關內的敵人也非常之精,如想誘他們出戰,那絕非容易之事。

可是,東線戰事的變化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西線的格局。

隨著阿卜杜拉大會戰的結束,軍事進攻的主動權已經完全掌握在了太平軍的手中,而且太平軍是士氣高漲,三軍用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