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東方不惑隻管率輕騎狂追。
而正當他追的起勁之時,突然從他的前麵衝出一軍,攔住了他的去路。
看裝束,觀動靜,是騎兵!
英軍的騎兵,英軍三萬騎兵之中的最後一萬人。
他們在這裏截住了東方不惑率領的輕騎。
而這些英騎怎麼會在此時出現在這裏呢?
原來,他們是蒙哥馬利留下的斷後之軍,蒙哥馬利一世留下他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拖住太平軍前進的腳步,為蒙哥馬利一世等人順利的撤退贏得時間。
說白了,他們就是來送死的。
而用一萬精銳英騎來拖住太平軍的追兵,蒙哥馬利還真能下本錢,但是,這也正是蒙哥馬利狠絕的地方,他心裏清楚,在現時的情況下,唯一能為他們贏多的一點時間的,就隻有這一萬英騎,沒辦法,為了全局著想,隻能是犧牲他們了。
而既然是送上門來的菜,東方不惑當然是不會拒絕了,可是,他曾經也聽說過英騎的戰鬥力,曾三可是在他們手下吃過大虧,一萬英騎差不多換了四萬多太平軍輕騎。
所以,東方不惑也不敢造次,他得有了勝算的把握再出擊。
而東方不惑心中的勝算就是太平軍的重騎。
也許唯一能對付英騎的就隻剩下太平軍的重騎了,可是,重騎行進的速度較慢,難以跟上輕騎的步伐,所以,重騎此刻離輕騎與英騎對峙的地方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如果在此等待重騎前來,恐怕時機將過,他們將失去追趕蒙哥馬利等人的機會。
但東方不惑也不願意白白犧牲這麼多太平軍輕騎的性命,戰爭進行到了這一地步,太平軍已經不需要象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那樣對英印軍有著許多的忌憚,而經過這一次的交鋒,太平軍已然占據了上風,再盲目地去犧牲太多將士的性命是非常不值得的。
所以,再三權衡之下,東方不惑決定放棄追趕蒙哥馬利等人,而換之以繼續與英騎對峙,直至重騎前來。反正這也不是他們與英印聯軍的最後一戰,留些力也未嚐不是好事。
而東方不惑不動,英騎也不動,英騎本來懷著的心思也是拖,現在既然太平軍輕騎主動拖,他們樂意配合。
但是,這樣的對峙卻並不輕鬆,雙方都是緊繃著神經,生怕對方會突然開始進攻。
而雙方的對峙差不多持續了一個多時辰,英騎見己方既定目標已經達成,他們的陣腳便開始鬆動,看樣子,他們要撤了。
但東方不惑仍是沒有動,既然先都沒動,現在再動也已經失去了意義,所以,東方不惑索性不動到底,任由英騎離去。
英騎見東方不惑沒有發動攻擊的意思,便將後隊變做前隊,準備撤退。
英騎也沒想到這一次阻擊戰竟然如此的成功加完美,他們已經做到了死戰的準備,但沒想太平軍卻沒有發動攻擊,也許是對他們有所顧忌。
不過,這樣也好,他們終於可以安然地撤退了,英騎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可是,就在他們準備撤退的時候,形勢又發生了變化。
在太平軍輕騎後麵,沉重的馬蹄聲如巨雷般滾滾而來,大地也因此不住地抖動。
東方不惑見此,不由喜上眉梢。
他心中明白,太平軍的重騎終於來了,而重騎既至,也就代表著他所率的輕騎也要開始進攻了。
東方不惑的眼中浮現出些許狠辣之色,隻見他右手高高舉起,然後狠命一揮,他身後的太平軍輕騎就如下山的猛虎一般朝正準備撤退的英騎衝去。
東方不惑相信,這一次,英騎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