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父子兄弟(2 / 2)

蕭琮看著眼前的兒子,有些陌生。他記得六皇子資質平平,並沒有什麼想法,不知為何今日竟跑到自己麵前說了這麼一通話,出於本能,他忍不住懷疑他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以退為進的討好,還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蕭安平原本就有些怕父皇,見他一直不說話,心中忐忑,忍不住又開口說道:“兒臣所言全部都是出自真心。上書房的先生們都說兒臣資質平庸不堪大用,我是不服的。這世上的道路有千萬條,兒臣雖然沒有讀書治世之才,卻可以在其他方麵有所發展。

吳清源曾勸慰兒臣,經曆比能力重要,兒臣就想效法玄奘和尚,修行僧道,親身去尋求佛法奧義,為一切苦厄尋找解脫之道。”

蕭琮看著兒子眼中的赤誠,略有所動,感覺如今的場景似乎曾經發生過。那是許多年以前,他初登帝位。那時也有一個單薄的少年跪在自己麵前祈求解脫,不願被束於沉重的皇室身份之中。

他當時是怎麼做的?好像是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無故困了那個少年十幾年。人生能有幾個十幾年?那少年離開的時候不知道對自己有沒有怨恨?

侍者的聲音打斷了蕭琮的沉思,他抬頭,聽見侍者說“敬王殿下求見!”他心裏咯噔一下,低頭看一眼跪著的兒子,感覺眼前的場景似乎和十幾年前重合了,讓他恍恍惚惚分不清坦然走進來的中年男子和跪在地上的忐忑少年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蕭遠見皇兄神情有些恍惚,上前喚了一聲,蕭琮回神,先看向蕭安平問道:“這皇家的富貴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東西,你可是心甘情願舍棄?”

蕭安平抬頭看著父皇,堅定地回道:“兒臣自幼生長在宮中,所享的榮華富貴已是凡人永遠無法體會的程度,兒臣已經十分知足,隻是此別,兒臣的母妃恐怕一時難以接受,隻求父皇能夠照拂一些。

表兄吳清源自幼進宮伴讀,他的能力和才華遠在兒臣之上。兒臣不孝,往後不能盡孝盡忠於父皇身前,懇請父皇給他一個機會,讓他代兒臣為父皇分憂。”

蕭遠看一眼跪在地上的侄兒。他對皇兄的家事甚少參與,不過看著跪在地上的孩子不過十歲的樣子,深有感觸,撩起袍角也跪了下來。

“皇兄,上人說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係之舟,虛而遨遊者也。皇兄是天授皇命之人,身負重任,自然無法理解平庸者的卑微和煩惱。人各有誌,對於我和安平這樣的人來說,離開皇宮才是最體麵的方式。我們身上流的是蕭家的血,不管身處何方,我們始終都會維護蕭家的天下,維護皇兄的朝堂。”

蕭琮看著階前跪著的兩人,一個稚嫩一個坦然。也許是在皇位上坐得久了,他如今越來越自信從容,對待很多事情也越來越坦然。以前他因為自己的偏執拘禁了一個少年十幾年,如今,他便從另一個少年身上還回來,也算是彌補他們的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