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身陷危險(1 / 2)

吳清源此時正在臨潼縣。臨潼縣受災最嚴重,百姓的暴動也最激烈,不過大部分百姓在聽到朝廷下了免稅詔書以後都開始收斂,悄悄退出反抗的隊伍回家繼續種田,隻有少數人還在堅持跟朝廷對抗,在民間鼓動百姓興風作浪。

他到臨潼縣的時候抓了一些人,卻沒有抓住頭目,被他隱匿起來沒了蹤跡。

這個頭目倒是神秘。吳清源審問抓到的人,他們幾乎都形容不出他的長相,對於他的真實身份也是一知半解。有人說他是無想山上的道士,有人說他是白蓮教的餘孽,有人說他是西連鄉一個種地的普通漢子。

吳清源隱去身份在民間暗訪,發現此人正是白蓮教的餘孽張蓮英,十分狡猾,還特別善於蠱惑人心。臨潼附近的百姓暗地裏十分擁戴他,信仰他,有不少人家裏悄悄供奉他的畫像,雖然那畫像一看就是胡拚亂湊出來的。

一張抹了白麵似的臉,發腮垂耳,眉心點痣,雙眼如炬瞪著前方,盤腿坐在蓮台之上,雙手扭曲了一個形狀,似在做法。

百姓們私下都在傳,信白蓮教能夠脫難,隻要聽從教義,願意為神教做奉獻,得到神的認可,就能夠得永生,永世享福。

不少沉溺其中的百姓悄悄把自家的錢財糧食都拿去做奉獻,甚至有人把自家的孩子送給白蓮教做教徒。

張蓮英還在民間組織了多次除魔活動,糾結了很多信徒打家劫舍,搶劫當地的富戶和來往的商人。打劫來的錢財大都歸張蓮英所有,少數分給信徒,就算如此,也讓一些心存僥幸的人嚐到甜頭,更加信奉白蓮教。

教徒還會以告密的形式獲得獎賞,如若身邊的人,不管是鄰居還是親戚,說了白蓮教或者張蓮英的壞話,如果被人傳到張蓮英或者教內其他成員的耳中,這家人當天晚上就會受到懲罰,一時間鬧得民間人心惶惶。

吳清源在臨潼縣四處打聽張蓮英的下落,卻不知張蓮英已經悄悄帶人潛入了渭縣。

張蓮英在民間聽人說了木槿的事跡,興奮不已。聽人說木槿有預知的能力他是不信的,都是千年的狐狸,誰還不了解這其中的貓膩。不過木槿會做生意,手上有錢有糧,在民間的聲譽極高,這極大地引起了他的興趣。

他暗中推波助瀾,把木槿的事跡越傳越玄幻,把木槿塑造成了一個仙子的形象,並且散布謠言說木槿是白蓮教的聖女。

他在民間的耳目眾多,聽說木槿已經悄悄離開白河縣往渭縣方向走了,一路追過來,目的就是要把木槿收攏,讓她為白蓮教,為自己做事。

木槿此時還不知道自己成了別人眼中的一塊肥肉。她收到崔昊的回信,知道崔昊來了隴南,便急著趕過去跟他見一麵,她想要跟崔昊商議一下盡快補種土地的問題。她跟崔昊熟悉,而且崔昊做過多年的地方官,知道如何發展地方農業。

從白河縣出來的時候木槿已經覺得滿目瘡痍,哪知越往西走情況越發惡劣。百姓們為了驅除蝗蟲留下的灰燼散落得到處都是,混合著幹旱過後被風沙侵蝕過的泥沙,彌漫了整個大地,到處灰蒙蒙地看不清遠處的景象。

走近了可以看見,有不少黑影從迷霧中走出來,他們有的背著行囊,有的推著單輪木架車,有的拖家帶口,有的孑然獨行腳步匆匆,大家都在逃離,逃離這一片幾乎成了廢墟的土地。

行至荒涼之處,偶爾可以看見一兩輛馬車在停在原地不動,杜寬等人上前查看,竟是人被害死在車裏,行李包裹全部被洗劫一空。眾人在大熱天裏感覺背後森涼,不敢再作停留,腳下不停地往前走。

木槿心裏想著於子康回去調糧的事,她已經叮囑他找兩家鏢局幫忙押運,這麼久沒有消息,不知道有沒有事。她現在隻希望於子康等人平平安安就好。

杜寬等人護著木槿一路奔波至渭縣城外的十裏坡,遠遠地就看見縣城門外圍了不少百姓,大家都擠在城門口想要進城,而城門官卻緊閉城門,一絲也不敢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