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誤會產生(1 / 2)

木槿在田間巡查了很久,麵對這片被啃噬一空的荒涼土地終是束手無策,幸好先生的回信來的及時,隨信還帶了馮氏給木槿的衣裳和吃食,並留言讓她照顧好自己,千萬要注意安全,早點回家。

木槿捧著馮氏捎來的東西差點落淚,不過瞥見蕭先生的信,生生又把眼淚憋了回去,她著急知道先生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蕭遠在信中給木槿講了一些書上的記述,當年的蝗災並非一夕形成的,而且持續了四五年,後來這片土地上掀起戰爭,百姓流離失所,土地無人耕作,也沒人在意那些惱人的蝗蟲是如何消失的。

直到戰爭結束,有人重新在這片土地上安置,開始耕作土地,一切逐漸恢複了正常。

蕭先生對土地的事也知之甚少,特意給白河縣令寫了一封信,讓木槿拿著信去縣衙找人去查一下當年的縣誌,看看有沒有更詳盡的記錄。木槿拿上信就準備直接去縣衙,土地的事不能耽擱。

白河縣令林敏此時正在為稅收收不上來發愁。他算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官,早早就上書請求朝廷給白河縣免除一年的糧稅,可是卻遲遲沒有收到回應。聽說渭縣等地已經有百姓暴動,他更是焦慮。

不過看到蕭遠的信他還是大吃一驚,使勁打量了一番木槿。木槿麵色從容恭謹,並無任何不妥,倒讓林敏不敢輕視,親自喊來負責監察農耕的管事,讓他把相關的記載全找出來。

木槿和那位管事一起翻閱了關於蝗災的記錄,一場對百姓來說毀家滅族的災難在縣誌中的記載大都是寥寥幾個字“先澇後旱,大蝗天降,飛則蔽景,下則食苗稼,聲如風雨”。

木槿不死心,想要找出關於蝗災是如何消失的記載,卻始終一無所獲。幸好這時前衙傳來喜訊,皇上下詔免除隴西、河南等地一年的土地賦稅,詔書已經送到都護府。府衙上下歡欣鼓舞,林敏連夜讓主簿寫了通報帖到縣衙外的牆上。

農民能夠免除一年的賦稅是好事,可是,蝗禍一天不除,農民就一天不能開始耕種,就算免了賦稅,朝廷會給百姓們發糧嗎?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這事耽誤不得。

從縣衙出來的時候天色已晚,杜寬點起火把幫木槿照著路。四周一片漆黑,瑩瑩的火光顯得特別突兀,不一會就引來不少飛蛾和草蜢不顧一切地往火中撲,火把發出劈啪的炸裂聲。

木槿盯著杜寬手裏的火把若有所思,她忽然覺得自己錯了。當初她跟杜寬等人趕路遇上蝗蟲過境,她讓大家點起火把前進,以為能夠驅趕蝗蟲,這會兒回想起來才發現,火把並沒有把蝗蟲趕走,而是把撲過來的蝗蟲全都燒死了。

當時情況緊急跟本沒有注意到,幸好是白天,火把並沒有夜裏這麼明顯。

她又想起在鄉間遇到的一位老人的話。老人說士兵把整個村子都燒了,洶湧的大火著了三天三夜……

木槿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她不顧天色已晚,返回縣衙找到林敏,請他帶些人和工具跟自己到城外去一趟,她想到一個驅除蝗蟲的方法,要試驗一番才敢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