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西軍合兵東陣分義視出京伊勢奔(1 / 3)

第四十六章西軍合兵東陣分義視出京伊勢奔

就在北九州戰事激烈進行的時候,趁大內軍相對削弱的時機,京都的東軍也策劃了數次向攝津增援的進軍。

但是西軍針鋒相對地進行了阻擊,增援行動接連遭到失敗。

在西軍的勸誘下,池田充正接受本領安堵和保全宗族的承諾,終於獻城投降。

攝津大內軍和京都西軍之間的通道完全打開。

困守孤城的秋庭元明和赤鬆政則,見援軍遲遲不至,再難堅持,隻得率部突圍,殺回京都。

攝津各地難以支持,相繼淪陷。大內軍燒殺擄掠,無所不為。就在大內軍忙著掠奪財物,充實軍資的時候。山名宗全接連向大內政弘派出使者,要求大內軍盡快入京會師。政弘笑道:“待我先刮地三尺,再把一副空殼讓給宗全老兒。”

一直拖到八月中旬,分派將領據守攝津各地之後,大內政弘才率領休整完畢的精銳部隊一萬餘人進入洛中,進駐教王護國寺。

以名義主帥斯波義廉為首的西軍眾將,在西軍大本營——斯波義廉館邸,熱情地會見大內方眾將。

眾人見禮之後,迎入宴席。

席間,山名宗全向大內政弘道:“政弘大人,不遠千裏,赴京勤王,真是令天下武家敬佩啊。”

政弘謙讓道:“哪裏哪裏,政弘不過是西國邊鄙野夫,生性粗魯愚昧,不知尊王慕化。幸而有洛中宗全大人指引,再加上諸位大人提攜,才知身為武家,在國難當頭之際,理應為社稷出力。因此鬥膽提兵,前來洛中,為國效力,為民請命。”

宗全道:“人稱大內軍是西國強兵,稱雄天下。初到畿內,即圍困丹波、平定播磨、攻略攝津、所向無敵,真是名不虛傳啊。”

“河野軍勢誠為有力臂助,可惜回防伊予。九州有變,不得已分兵戡亂。好事多磨,因此頗費了些時日,才能入京與大人會合。請您千萬不要見怪。”

“政弘此來,於我猶如久旱逢甘露一般,豈能怪罪於你?倒是我軍困在畿內,未能及時出兵攝津協助,真如迎接貴客來遲。”

“哈哈,我與大人一見如故,親如一家啊。如此同心協力,必將無往不利。”

斯波義廉舉杯道:“今日盛會真是大快人心。眾將共襄盛舉,重振幕府,時不我待啊。諸位大人,請同飲一杯。”

眾將一起舉杯道:“共襄盛舉,重振幕府!”

大內軍上洛後,洛中的東西軍力量終於出現逆轉,東軍轉入全麵防禦。

而這時,東軍的陣營又出現了一次分裂。

五月二十五日後,東軍首腦入主室町禦所。

野心勃勃的今出川義視以名義上的東軍統帥自居,又是將軍義政欽定的名正言順的繼嗣,他借此資本悄悄地在東軍中發展勢力,拉攏黨羽,以求早日取代傀儡將軍義政的地位。

而將軍義政也意識到地位不保的威脅,於是以大舅子內大臣日野勝光為紐帶,溝通關白一條兼良為首的朝中公卿,並以天皇的名義向東軍施加壓力;同時讓心腹伊勢貞親秘密接觸東軍中忠於將軍的勢力。朝中軍中,雙管齊下,鞏固自己的地位,讓人不敢輕舉妄動。再授予細川勝元諸多私惠,以此分化細川勝元和今出川義視的戰略關係。

另一方麵,細川勝元也並不讚同義視操之過急的做法,一旦過早扳倒義政,以弟繼兄,輿論上難以立足,必然給西軍以討伐的口實。再者,義視暗植親信的行為也影響到了勝元對東軍的控製,引來他的反感。而且,義視的潛能勝過義政數籌,若是讓他如願以償地跳過龍門,榮登大位,恐怕日後難以壓製,不利自己掌權。

洛中悄悄地傳起童謠來:

“淨土之中出真主,

除卻袈裟換紫袍。

柏舟中流躍白魚,

伊勢複起入宮闕。”

關於今出川義視意圖謀反的傳言很快流傳開來。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世人皆知。

義視聽聞之後,擔心地對近臣們道:“這‘淨土之中出真主,除卻袈裟換紫袍’一句。分明是點出我從淨土寺還俗,入繼將軍家之事啊。不知是何人惡意流播謠言,汙蔑我覬覦禦所,真是人心叵測。”

眾人紛紛諫言:

“殿下,如今戰事方酣,不知東西軍將來誰執牛耳,不如隔岸觀火。”

“殿下,大內政弘軍正在上洛途中,以清君側為名,意圖殿下,不如暫避鋒芒。”

“殿下,非但西軍視我如眼中釘,將軍何嚐不視我為肉中刺,右京大人也是明為擁護,暗為掣肘,如今之勢,仿佛炙烤在火爐之上。”

義視歎道:“我非不知眼下形勢,如在浪尖潮頭,稍有不慎,即刻粉身碎骨。但如何能夠避開危險之處?”

伊勢新九郎進言道:“殿下,不如看準時機,出奔他方,力圖再舉。”

義視道:“出奔?斷然不可。我有今日根基,也是煞費苦心。一朝離去,豈不前功盡棄?無本之木,如何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