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以天下為局(2 / 2)

這一段時間戰局並不有利。皇帝更是每天閱讀戰報,並與於居山商議應對之策到很晚,就連用膳時也不放過,常利用來召見重臣。

誰說生在帝王家就一定好呢?即便是作為一國帝王,也有許多事不如意。想做一個好君主,更不能逃避身上的沉重責任,很有可能一步走錯,就會萬劫不複。於居山憐愛地看著這個和自己孫兒差不多大小的少年天子,心裏也有一點惻然。

盡管宮殿深處,陰氣森森,簷下屋角也堆放了幾盆冰塊,殿內仍然酷熱難當。鹹清也有些精神萎糜,食欲不振。勉強吃了小半碗銀耳蓮子羹,就把碗勺放下,對於居山說道:“先生,嶽廣大將軍親率京師營山南軍二十萬人馬,在青河銅壺口抗擊河東、河南聯軍已逾兩個月。河東、河南兩省幾次增兵後,兵幾已達二十五萬,幾乎兩省傾省之兵了。而朝庭這邊,已再無可增之兵,局勢危急,朕心憂慮啊!”

於居山答道:“皇上不必為嶽將軍擔憂。嶽將軍乃我朝第一名將,以二十萬對二十五萬,依青河銅壺口天險,又隻取守勢,以目前叛軍的兵力,斷難再進一步。天幸糧熟季節已過,我山南、山東、山西幾省未遭兵災,所收新糧足以支撐軍需。隻要軍需糧草能得保障,嶽將軍即便守個一年半載也沒有問題。”

鹹清帝道:“先生如此說,我也放心了。隻要嶽將軍能固守到李之樂和盧彬前來會師之時,局麵或許就會有所改觀了。馬仕遠與張奇以久疲之師前來會戰,身後又有江離漢尾隨而來,斷其後路,先生再亮出伏筆,引動全局,不愁叛軍不滅。此次平叛,先生運籌帷幄,布局深遠,若能畢全功於此一役,則先生當記首功!”

於居山捋須微笑道:“這要是我景泰氣數未盡,皇上洪福,將士用命,才使老臣諸般布置皆能湊效。叛軍初起時,老臣對於平叛的把握,不過兩三分,戰局發展至今,老臣把握卻已增至了八分。隻要盧彬鐵騎能擺脫張奇軍糾纏,威脅宋達後路,而江離漢不誤會師時日,則布局必成,皇上必可成延我景泰朝數百年氣運的中興聖主!”

景泰朝第一智將盧彬,身高不足五尺,善使一根狼牙棒,武藝高強。但他更讓部下欽服的,是他用兵狡詐,奇計百出。在河穀使瞞天過海之計,在江南聯軍合圍之前丟下三、四萬步兵、水軍作為幌子,成功轉移出江東軍最為精銳的兩萬精騎,破了江南江北聯軍想要全殲江東軍於河穀的計劃,又沒有按大多數人所預計,退守煙城,而是率精騎奔行一千多裏,奇襲宣陽。

宣陽雖是河東首府,又是五省叛軍共推首腦所在地,卻由於總督沈嶽數次為宋達部增兵,而使得宣陽十分空虛。守城兵力以老弱為主,且人數隻有萬餘。沈嶽驚怒之下,急調張奇軍放棄攻打煙城,火速北上宣陽解圍。

曆來用於攻城的兵力中,多以步兵為主。而盧彬輕騎北上,並沒有步兵支援。所以盧彬並未使用騎兵強行攻城,隻是列兵城下,每日派出部分兵馬殲滅沈嶽派出求援的軍隊,同時掃蕩宣城附近百裏的村鎮,搶掠各種物資,製造城中恐慌。

等得張奇率了七、八萬步騎混合軍在五、六日後辛辛苦苦趕到宣陽近郊,盧彬又率軍在城外林中把張奇前軍的八千騎兵打了一個伏擊,等張奇大軍趕到,八千精騎隻剩了不到兩千殘軍,盧彬又已一溜煙跑得不知去向。

張奇率軍進入宣陽後,才發現宣陽城中糧草軍需幾乎盡數運往宋達軍,城中存糧遠難供應七、八萬江南聯軍。而附近村鎮被盧彬這些天一陣劫掠,能搶走的東西就搶走了,不能搶走的也一把火燒了,宣陽近郊已是一片焦土。

等沈嶽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從河東各縣征調糧草物資運往宣陽後,又得到軍報,盧彬軍已經繼續北上,直操宋達軍後路去了。

張奇火冒三丈,也不等河東征調的糧草全數到位,拖著七、八萬疲餓之師,再次尾隨北上而去。經過籌運糧草的一耽擱,加上步騎混合行軍速度慢,行程又落後在盧彬身後十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