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朕的兵器專家(1 / 2)

看過剛才的劣質甲胄,冉閔對於這個武庫郎中趙整已經沒有什麼好印象。

“陛下,兵器庫大體分為長兵、短兵、遠兵三庫。”

冉閔先是來到長兵庫,巡查了一番,這裏貯存的大都是矛、槍、戟一類的長杆兵器。

“庫中尚存矛十萬杆、槍八萬杆、戟六萬杆。”

趙整拿出一本冊子,遞過來,上麵記載著庫中兵器的類型、數量等。

“這是什麼?”

冉閔注意到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堆疊著許多長約一丈(兩米多)的兵器,像矛又像槍。

“回陛下,這是馬槊。”

馬槊,是一種造價極其高昂的兵刃,其構造類似槍矛,分為槍頭和槍杆,不過馬槊的槍頭部分能夠達到六十公分!

而且馬槊的頭部有明顯的棱,專門用來破甲,威力無窮,能夠迅速地卸下敵人的鎧甲。

無論是普通的魚鱗甲,還是稍好的明光甲、或者鎖子甲,在槊的麵前都是不堪一擊。

冉閔提起一杆馬槊,隻是小幅度的揮舞了幾下,就能聽到陣陣破空呼嘯之聲。

“庫中還有多少馬槊?”

“回陛下,僅有不到一千杆。”

“怎麼才這麼點?”

“陛下息怒,馬槊製作過程十分苛刻,成本太高。”

“首先這兵器所用的木杆,必須用柁木為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篾,用油反複浸泡一年,而後風幹數月。而後在杆身裹以麻繩,待麻繩幹透再塗以生漆,裹以葛布,如此反複,直到用刀砍上去發出金屬之聲。”

趙整娓娓道來,對這些製作過程如數家珍般。

“而後,這槊刃則需要精鐵鑄造,八麵開刃,反複打磨......”

“正所謂,一槊頂十弓。”

一把槊的造價跟十把弓的造價相當,這樣的大殺器絕不是尋常人能夠駕馭的。

唐朝時期的猛將程咬金、五代十國第一猛將李存孝都是馬槊的鐵杆粉絲,李世民曾經說隻要程咬金拿著一杆馬槊,那麼千軍萬馬也難近他身。

如果說戰馬是騎兵的第二生命,那麼有了馬槊的加持則是如虎添翼。

冉閔和在場的其他人都聽的入了神,想不到這個趙整對於兵器的製造居然有這麼高的天賦。

看來自己剛才是小看他了。

“如你所說,那麼武庫中一年可產馬槊多少杆?”

“回陛下,年產可達五百餘杆,如果原材料充足,那麼臣每年能產出兩千餘杆。”

王猛思索片刻,道:“陛下,國內現有冶令三十九所、冶戶五千三百五十。”

現在朝中衛尉一職,尚且空缺,一直是王猛在代理這一職位。

衛尉掌管器械文物,鹽鐵運營,總武庫、武器、守宮三署,三品大員。

“趙整。”

“臣在。”

“這衛尉寺卿一職,就由你來擔任,你協助王愛卿共同署理衛尉寺內諸多事宜。”

衛尉寺卿,直屬於衛尉寺,四品官。

“臣謝陛下,臣一定鞠躬盡瘁。”

突如其來的升遷讓趙整激動不已,本來因為劣質甲胄的事情,陛下沒有治他的罪就已經是皇恩浩蕩了,現在居然還給他升了官。

“短兵庫朕就不看了,帶朕去看看遠兵庫吧。”

一行人穿過幾間庫房,就來到了一座較大的兵庫之前。

這就是遠兵庫了。

“庫中存有弓四萬餘把,弩一萬餘把,箭矢三十餘萬發。”

冉閔點點頭,表示滿意。

趙整從庫中拿出一把弩機,道:“陛下請看。”

“這是臣遍覽史籍資料,仿製武侯‘元戎弩’所製的連弩。”

元戎弩,就是所謂的諸葛連弩,一次性能連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