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美食家(1 / 2)

第一百九十七章美食家

皮特滿心歡喜的來到謝爾頓的房間,由於是皮特想和老謝搞好關係,所以這個家夥來之前又特意帶來一瓶好酒。

等到皮特見到謝爾頓的時候,兩個人在門口寒暄了幾句就來到客廳,突然皮特在客廳裏發現,有兩個中國商人模樣的人,正坐在那裏悠閑地喝茶。

謝爾頓馬上過來介紹說,這二位是我今天請來的朋友,同時也想借著機會和皮特先生認識一下,以後方便有生意上的往來。

當然這商人都是見錢眼開的,一聽說有生意上門,那就等於是別人給自己口袋裏送錢,這可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大家客套了幾句,就開始分賓主落座了。

謝爾頓原來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今天特意準備了一桌子中國菜,因為這些西方人來到中國,都無一例外的喜歡上了這裏的美食。

中國的五千年飲食文化裏,不僅有讓西方人著迷的茶和瓷器,就是這個地方的各種菜係美食,總有一種能夠滿足你的味蕾,接著那個客人就給皮特講起了,中國菜的口味和菜係來了。

中國菜的口味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傳統的四大菜係 是指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

菜係是指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麵,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係,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流派。

中國漢族飲食文化的菜係,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係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肴。

中國人講究並善於烹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飲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風味就表現出差異了。

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係,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係。

不同地區的人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在中國傳統四大菜係的基礎上,又演變發展出八大菜係。

另外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長期以來在某一地區,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物產、文化傳統,以及民族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形成有一定關係的,地方風味流派稱作菜係。

其中,魯菜、川菜、粵菜和蘇菜為傳統四大菜係,後加上浙菜、閩菜、徽菜、湘菜則被稱為八大菜係。

魯菜四大菜係之一,也稱山東菜,是在中國最早形成係統的,是曆史最悠久、最見功力的菜係。

其風格大方高貴,堂堂正正而不走偏鋒,是普遍的水準高,而不是以一兩樣菜,或偏頗之味來彰顯。

山東位於黃河下遊,氣候溫和,省內多樣性的地貌,造就了魯菜的食材品種異常豐富。

代表菜有,蔥燒海參、德州扒雞、一品豆腐、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清湯銀耳、油燜大蝦、京醬肉絲、木須肉、糖醋裏脊、紅燒大蝦等。

川菜即四川地區的菜肴,是中國漢族四大菜係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菜係,民間最大菜係,同時被稱為百姓菜。

起源於四川地區,以麻、辣、鮮、香為特色,川菜原料多選家常食材,宴客偶用山珍、江鮮。

善用小炒、幹煸、幹燒和泡、燴等烹調法,以味聞名,味型較多,富於變化,以魚香、紅油、怪味、麻辣較為突出。

川菜的風格樸實而又清新,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著名代表菜品有,魚香肉絲、回鍋肉、麻婆豆腐、水煮魚、夫妻肺片等。

川菜分為,以川西成都、樂山為中心的上河幫,川南自貢、宜賓為核心的小河幫,川東重慶,達州為中心的下河幫。

在口味上特別講究,川菜因此具有取材廣泛、調味多樣、菜式適應性強三個特征。

由宴席菜、大眾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風味小吃等五個大類,組成一個完整的風味體係。

其中最負盛名的菜肴有:水煮魚、串串香、毛血旺、辣子雞、甜皮鴨、麻辣兔頭、沾水豆花、魚香肉絲,宮保雞丁、五香鹵排骨、麻婆豆腐、毛肚火鍋、擔擔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