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崇義三言兩語之下,就被他給打發了,而且還把方圓十幾裏地的封地都交給了自己來打理,李崇義感到不可思議和受寵若驚,簡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聽到的話都是真的,恍若隔世,跟做夢一般,有些不太真實。可是,這就是事實,一個讓他可以在唐朝聲名鵲起的大好時機,就這樣落到了他的手中了。
見到自己在這個古代世界裏的父親如此的大方,李崇義當即就絕對把自己麵前的這一隻火爐送給了他,並把煤球使用的方法交給了他們在場的三個人。
不過,鑒於這個火爐不適宜在封閉的空間裏,會導致人一氧化碳中毒。於是,李崇義再三地叮囑這個火爐放在房間裏的時候,一定要讓窗戶留出一道縫隙,不能夠放在窗門緊閉的房間裏。
在自己的寶貝兒子大病初愈才第二日,就得到了他憑借著腦袋裏的記憶親手設計並交由長安城內做好的鐵匠打造的火爐,以及上下都是窟窿眼的煤球,在頭一次見到這兩樣物件的李孝恭和竇氏眼裏是極為新奇的。同時,他們也覺得這也是自己兒子有生以來第一次送給他們的禮物,讓他們大為感動,心裏跟吃了蜜一樣甜。
於是,在李崇義說要送給他們火爐和煤球時,他們當即二話不說就收下了,成全了李崇義的一片赤子之心。而站在一旁的丫鬟翠兒,見到自家少爺如此的孝順,也讓她這個在場的見證者心裏有些小小的感動了一下。
不過,在李孝恭和竇氏臨走之前,給李崇義留下了一個人高馬大的貼身侍衛,保護他的周全,聽從他的差遣。這個侍衛的名字喚作趙嶺。而李崇義見到這個趙嶺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覺得此人定然是個無趣之人。
在送走了李孝恭和竇氏後,李崇義覺得既然自己私自生產製造煤球和鑄造火爐,已經得到了自己父親的認可。那麼,反正他在府中無事可做,倒不如在這兩個上麵打發一筆橫財,弄一個土豪當一當也不錯。
可是,沉浸在喜悅之中李崇義卻忘記了,在古代封建社會裏,即便是在曆史上已經十分開放的唐朝,社會階層的排位也是士農工商。他一個唐朝的小郡王,竟然要做買賣成為一個被人瞧不起的商人,在外人看來定然是無法理解的。
不過,如今一心想要掙大錢的李勝,哪裏會想到那麼多呢。他把站在門外的趙嶺給叫進了屋裏,把昨日自己親自手繪的火爐和打煤球的工具示意圖裏,讓他去長安城內多找一家上等的打鐵的鋪子,按照示意圖構造的要求,在三日之內,鑄造火爐十隻,打煤球的工具五十把。
吩咐完畢後,李崇義伸手一摸自己的腰間,空空如也沒有摸到錢袋。於是,他又讓趙嶺在前麵帶路去賬房取出了五百兩銀子,用作這一次鑄造的費用。並一再地叮囑自始至終麵無表情的趙嶺,這些銀子若是不夠再找他要,務必在三日之內完成他下達的這個任務。
送走了趙嶺後,李崇義這才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這個趙嶺一副麵無表情的樣子,跟別人都欠了他五百萬似的,在自己眼前晃悠,著實看著有些心煩。
而且,在李崇義看來,這個趙嶺若是整日的跟在自己左右的話,豈不是自己的日常的行為舉止都被他看了去,十有八九是李孝恭明裏是派他來保護自己的周全,暗地裏定然也有監視我的意思,日後他想做什麼課就不太方便了。
至於李孝恭派人監視他的目的,李崇義覺得應該不是懷疑他是一個冒牌貨,想必是怕他在像以前的那個自己惹是生非罷了。對於李孝恭的這一番煞費苦心的用意,他在心裏也隱隱然地感覺到了幾分。
閑來無事的李崇義眼見著就要到晌午頭上了,便向李孝恭和竇氏所居住的小院行去。因為在他們臨走之前說,他答應了日後一家三口人要在一起用膳的。早膳都還沒吃的他,滴水也未進,肚子空空如也,早就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如今郡王府上上想必都知曉了他失憶了,心裏也就無所顧慮,還是填飽肚子再說。
還有一點更為重要的是,竇氏在臨走之前,告知李崇義,用過午膳後,她要帶著府裏上等姿色的眾歌舞伎們,跟他一起學習今個一大早風靡郡王府的《最炫小蘋果》的歌曲和廣場舞呢。
一說到古代王侯府裏豢養的歌舞伎,李崇義以都是在古裝劇裏見到過,今個兒,他終於有一個親眼目睹緊密接觸她們的機會,怎麼能就此錯失過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