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章笑道:“區區一個廚娘何須用掠?明日我隻消進宮向那宋國皇帝說,我看上了那廚娘,叫他把她賜給我不就成了?一個廚娘而已,難不成堂堂一個皇帝還會跟我較勁?”
“不錯!”英花大喜,“真是好主意!隻消你將那賤婢討了來,我即刻給她好顏色瞧瞧!”
燕章笑道:“不過若要事情順利,你也可進宮向那老太婆說說,就說六哥哥對那廚娘一見鍾情了,以致茶不思飯不想。為宋遼親善,還望太後成全。這帽子壓下來,老太婆定然會允,宋皇是個軟耳根的種,又孝順老娘。隻要那老太婆允了,他就算心裏不願,嘴上也不好拒絕。這不是順理成章的事麼?”
英花拍手笑道:“還是六哥哥點子多。就這麼辦!我一會就入宮去見老太婆。六哥哥,你也早點去和那宋皇說。我等不及要好生教訓教訓那賤婢,讓她好生嚐嚐我耶律英花的手段!”
………………
當天晚上,包拯就被皇帝緊急召進宮去,直到將近子時才回來。回來路上板著臉一言不發,周身泛著強烈的怒氣,胸口起伏,似乎氣憤已極。周圍的人都不知道他遇到了何事如此憤怒,卻也不敢打擾,隻是小心翼翼地跟著。
包大人回到府中,特地詢問了楚青的狀況,得知她已然先睡下了,這才叫了公孫、展昭與楚瑜三人進了書房,將事情原委向三人道來。
原來那耶律燕章果然向皇帝提出討要楚青。若是按照往常,這等事情對於一個廚娘甚至對於這個廚娘一家而言都是飛黃騰達的好契機,奈何仁宗皇帝實在清楚這對兄妹的為人,也很明白,若是當真將楚青賜給了耶律燕章,此事定然不能有善終。
一來楚青是楚瑜的親姐姐,而楚瑜是皇帝甚是喜愛的青年俊才,若將他相依為命多年的姊姊賜給燕章受苦,楚瑜心中定然不滿,這對自己進一步招攬他絕無好處。
二來,那楚青雖是個廚娘,卻也是個武林高手。瞧那樣子耶律英花遠遠不是她對手,倘若這對兄妹將她逼得狠了,以江湖人寧死不受辱的性子暴起反抗,一個不慎傷了耶律英花,隻怕其後事項更是難理。
思來想去,皇帝委婉地拒絕了耶律燕章的要求,卻不料在此時接到了太後的消息,說耶律英花入宮向太後請求將楚青賜給耶律燕章,太後已滿口答應了。
仁宗皇帝是何許人也,一聽就知道這早是兄妹倆商量好的,且多半就是眼前這位遼國六皇子的主意,有心借著母後給自己施加壓力。
皇帝因此怒火中燒,有種被這兄妹倆放在掌心耍著玩的憤怒,遂硬是抗住了太後傳來的消息佯作不知,隨便找了個借口便將耶律燕章打發了回去。其後派人急召八賢王、包拯、王丞相、龐太師四人入宮商議對策。
在上書房,四人對此展開了一番激烈的爭辯。
龐太師以為楚青不過是個廚娘,堂堂大宋何必為了區區一個廚娘得罪遼國使臣,何況一個是極有實力競爭皇位的六皇子,一個是遼皇最為寵愛的八公主?
王丞相則提議皇帝不如封楚青為公主,以和親名義將楚青嫁往遼國,有了這重身份使命在,縱然六皇子和八公主想要為難楚青,也得看看宋國的麵子。
八賢王以為王丞相此計不妥,六皇子與當今遼國三皇子之間競爭激烈,究竟是否能成為未來的遼皇難以預料,此時和親極易讓遼國誤以為大宋支持六皇子繼位。遼皇剛愎自用,若是因此認定大宋幹涉遼國立嗣內務,不免心生嫌隙。若將來繼位的是六皇子也還罷了,倘若不是,此舉便是後患無窮。
包拯反對的態度更為堅決,他認為耶律燕章連這等小事都如此機關算盡,加之校場對楚青暗施毒針一事,足見此人心術不正且包藏禍心。心術不正又鋒芒畢露,包藏禍心又好大喜功,如此為人又身居高位,必懷殺身之罪。遼皇如今身體康健,最少還有十年可活,但十年內耶律燕章若是做不成遼皇則必死無疑。
是以大宋在此時不僅不能允他所求,甚至不能因他是六皇子而對他有任何過分優待,一應賞賜也隻需參照往年遼國使臣的賞賜再稍稍提上便好,而對隨同前來的耶律英花公主倒可好生招待。如此既不失了禮數,又恰到好處地與耶律燕章保持了一定距離。
但龐太師卻對包拯的這樁提議嗤之以鼻,反唇相譏道包拯不愧有青天美譽竟能未卜先知。倘若將來繼位的當真是這六皇子,大宋今日這等舉動難道就不會埋下禍患?
一時間四位老臣在皇上麵前據理力爭,相持不下,吵得昏天黑地,連唾沫星子都濺到對方胡子上去了,最後還是皇帝實在聽不下去,找了個借口將四人分開,好聲好氣地一一勸了回去,此事才算暫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