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2)

楚瑜就這樣見到了皇帝。

果然如他遠遠看到的那樣,皇帝是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雍容華貴不說,倒也平和。倒是讓他想不到的是,一見麵皇帝就笑容可掬地讚他詞寫得好雲雲,其後又說,眼下就有個報國的機會,問他願不願意幫忙。

這自然隻是問問而已,楚瑜是不能說不的。他開始還很擔心皇帝是讓他守邊疆或者出國什麼的,但還好,不是這個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遼國的使者又要來了。

這次派來的遼國使臣是遼國當今的六太子,耶律燕章。倒也是個文武雙全的角色,就是風評不大好,據說是個卑鄙難纏又好大喜功的偽君子。派這樣一人來,遼國的態度明顯不善。

其實每次遼國使團來的時候,皇帝都很是頭痛的。

那幫遼國人,來就來了,騙吃騙喝不算,還沒完沒了地哭窮,哭窮不算,還動輒就不滿地說:你們大宋年入三千萬,我們才得三十萬,不公平啊不公平。

問題是,大宋年入三千萬幹他們遼國鳥事?又不是搶他們遼國的!有什麼公平不公平的?難道要給他們一千五百萬才叫公平?

所以這次耶律燕章來就是耍無賴的。聽說他帶了一批高手過來,臨行之前已經放話,說仰慕大宋高手如雲,特地前來討教功夫雲雲。但其實態度就很明顯,如果這次比武輸了,他爹宋真宗在澶淵之盟訂下的三十萬,就可能要升級到六十萬甚至一百萬了。

那他還有何麵目麵對列祖列宗?

仁宗皇帝恨得牙癢,什麼叫養虎為患?!這就是!

隻希望將來千萬莫要再引狼入室才好!

心底裏,仁宗皇帝對他爹當初訂下的澶淵之盟也並不那麼以為然,對那每年三十萬的歲貢也感到十分窩心,但畢竟那是他爹訂下的,並且真宗皇帝一輩子也都以這個澶淵之盟為榮,更是留下遺詔諄諄教導後來的繼承人們務必遵從,再加上後宮的老太後不遺餘力地堅持著亡夫的治國理念,因此隻要他有一丁點想要改動的樣子,老太後就夥同當朝一批老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苦口婆心,再給他扣上幾頂諸如不孝、違背祖製、昏庸無能、剛愎自用等等帽子,到那時,身為皇帝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了。

仁宗雖然仁慈,卻並不是那麼堅韌果斷的人,老太後這一招基本上就是他的死穴,百試百靈。

所以麵對這次耶律燕章的氣勢洶洶,皇帝很是頭痛了一把。

他當然不可能讓耶律燕章達到目的。這小子此行的目的從淺的說是為了要錢,從深的說就是為了和三太子爭奪皇位。如果此行果然能將歲貢提高,對他而言不啻大功一件,得到皇位的機會自然也大大增強了許多。

所以耶律燕章是誌在必得。

但身為大宋皇帝,仁宗也不是嚇嚇就膽寒的角色。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狠狠地殺殺耶律燕章的銳利,讓這個鳥太子氣勢洶洶的來,夾著尾巴回去。

遼國使團入宋之後,帶領的官員都會盡量帶著他們繞道,七繞八繞一般情況下都要比正常行程延遲一兩個月,而這次仁宗皇帝更是特地囑咐帶著這批人多繞幾圈以爭取時間。而另一方麵,他這裏也在緊鑼密鼓地找尋合適的武藝高強之人。

展昭是一個,然後折家也推薦了折淩風,再然後還有幾個備選也都不錯,但皇帝仍然覺得不放心。希望再能多一個向展昭這樣的武林高手,這樣他才會更加安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