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我做皇帝一定要比李建成做得好!(1 / 2)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玄武門之變僅僅兩個月之後,李世民正式即位當了皇帝,史稱唐太宗。李淵則默默地當起了唐朝的第一個太上皇。

李世民的名字是有來曆的。他小時候,有書生來見李淵說:“你是貴人,而且必定有貴子。”當書生見到時年4歲的小李以後,說:“這孩子有天子之象,將來必能濟世安民。”於是,李淵按照書生所說的“濟世安民”給4歲的小李取名為“世民”。現在,是李世民實現自己“濟世安民”抱負的時候了。公平而論,我國自有皇帝以來,就曆史功績而言,唐太宗李世民在眾多皇帝中數一數二。唐朝作為我國封建王朝的黃金時代,大唐帝國作為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李世民實有開創之功。

李世民作為皇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功績,我個人認為,主要來自他個人內心的自省自勵。具體來講,就是:——我做皇帝一定要比李建成做得好!

我想,這應該是李世民在公元626年8月登上皇位後的第一個念頭。因為,他把他哥哥李建成殺了。捎帶手的,還把弟弟李元吉和10個侄子都殺了。

殺他們的原因,李世民對當時及後來人都已經解釋得很清楚:由於自己功高,引來李建成妒忌,幾次要害自己,自己命大,都躲過了;自己出於自保,才發動玄武門之變,僥幸取勝,順便也弄個皇帝幹幹。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李世民自己這麼說,當時的天下人當然也這麼信。雖然連李世民也知道,大家心裏信得並不太足。

畢竟,他是踩著哥哥弟弟的鮮血登上皇位的。

現代人恐怕很難理解李世民殺了兩個親人之後登上皇位的道德拷問。因為在現代健全的法律體製下,你有膽殺一個人試試?你拎刀殺一個人都要償命,如果殺兩個人以上,早被政府“從重從快”了,也沒有時間進行什麼道德拷問啊。

李世民不一樣。他殺了李建成後,把自己也殺成了天下的一把手,殺到皇位上。也就是說,盡管殺了人,但已經沒有人(包括他父親李淵)敢把他怎麼著了。

可是,中夜夢回,內心深處,李世民還是有愧的。

麵對這種殺人以登上皇位的愧意,大凡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繼續殺人,殺得天下人不敢說三道四,殺得天下人怕了自己;一種是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殺人是對的,因為我做皇帝比被殺的那家夥強!

選第一種人的多。殷鑒不遠,隋煬帝就是一個。他就是在以卑鄙手段殺害了自己的哥哥楊勇之後登上皇位的。他選擇了繼續殺人,一直殺得天下人離心離德,殺得自己成了史上著名昏君,殺得自己楊家的天下姓了李!

值得慶幸的是,李世民頭腦清醒地選擇了第二種方式,開始了他的貞觀之治。

從這個時候開始,李世民開始努力地向天下人證明,在當皇帝這一專業方向上,自己比李建成要強。

事實的確如此。雖然曆史沒有假設,但就我的觀點,李世民當皇帝比李建成當皇帝,前者好於後者的概率一定大於90%。因為,李世民當皇帝時的文治武功,其成就超過了我國曆史上幾乎所有的皇帝,也許,隻有清朝康熙帝可以與他相比肩。

在談到李世民當皇帝的成就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對唐朝的統治製度作一說明。為什麼不在唐朝第一個皇帝李淵登基時談製度問題,而在唐朝第二個皇帝李世民登基時談製度問題?

原因在於,李淵在位僅僅9年,其中武德元年直到武德七年一直在打仗,而且是打大仗。戰亂之中的李淵,連皇帝是否坐得穩還是未知數,你叫他如何更多地考慮長治久安的製度問題?而且打仗期間,李淵的統治區域是逐步擴大的,有好些製度在新區域的製定和推行還需假以時日。好容易大仗打完了,幾個兒子又鬧不團結,他在調解之中心力交瘁,最後終於心灰意冷地退位,加之年老之際暮氣已生,你叫他如何有精力和興頭考慮長治久安的製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