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骨肉相殘的玄武門之變(1 / 3)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日,太史丞傅奕密奏李淵:“金星出現在秦地的分野上,這是秦王應當擁有天下的征兆。”李淵沒有表示態度,隻是把傅奕的密奏交給了李世民。

這個傅奕何許人也?怎麼這麼知趣兒,關鍵時刻上這樣一道密奏?傅奕與李淵算是一輩人,曾與李淵在隋同朝為官,關係很好。所以,李淵即位後,封傅奕為太史丞。太史局隸屬秘書省,職責就是關注“日月星辰、風雲氣色之異”。

傅奕職責所在,倒也不是完全為了拍李世民的馬屁。但這次傅奕的確搔到了李世民的癢處,以至於當了皇帝以後,還記得人家的好意。李世民召見他,請他吃飯,還說:“以前你的密奏,幾乎害死我!雖然如此,今後還望暢所欲言。”

李淵把傅奕密奏交給李世民時,李世民乘機也密奏了一把。說建成、元吉淫亂後宮,而且說他們要殺自己。李淵吃驚不已,說:“明天我就當麵審問此事,你明天早點上朝。”

第二天,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決定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三人命運的一天,來到了。因為這一天發生了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是唐朝的第一次宮廷政變。這次政變不僅開啟了唐朝宮廷政變的成功範例,而且催生了一位千古英主——唐太宗李世民。

關於玄武門之變,學術界就許多問題產生過爭論。比如,李世民在玄武門埋伏時,帶領著9個人還是12個人?還有,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勝利,是否代表著地主階級內部新興地主官僚集團對舊世族官僚集團的勝利?但我們的目的和學者們不一樣,我們隻需要了解玄武門之變的過程就行了,不需要學術的創見和發明。所以,上述的爭論不是我們的任務。

發生政變的玄武門,位於唐朝長安城的特殊位置和特殊作用。特殊位置決定了玄武門的特殊作用,所以陳寅恪先生說:“唐代曆次中央政治革命之成敗,悉決於玄武門即宮城北門軍事之勝負。”也就是說,在唐朝,要想取得宮廷政變的勝利,就必須占領玄武門;反之,如果占領不了玄武門,就不可能取得宮廷政變的勝利。這以後,唐朝的曆次宮廷政變都證明了這一點。

要了解玄武門的特殊位置,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唐長安城。唐朝的長安城,就是隋朝的大興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鑒於西漢的長安故都規模狹小,布局零亂,命我國史上著名建築天才宇文愷主持,在舊城東南的龍首原上重建新都。一年之後,新都建成,由於楊堅曾在後周受封大興公,故取名為大興城。隋滅唐興後,大興城更名為長安城,取“長治久安”之意。長安城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它充分展示了我國隋唐時期的建築技術和文化發展水平。

長安城東西長9721米,南北寬8651米,周長36.7公裏,麵積84平方公裏,相當於10個今日城牆內的西安城區。長安城規模宏大、設計周詳、製度謹嚴、布局井然,基本上呈正方形,由宮城、皇城、郭城三部分組成,宮城位於全城北部的正中,以示坐南朝北,統攝天下。皇城在宮城之南,外郭城則以宮城、皇城為中心,向東西南三麵展開。全城以宮城的承天門、皇城的朱雀門和外郭城的明德門之間的連線,也即承天門大街(亦名天街)和朱雀大街為南北向中軸線。這條中軸線縱貫全城,東西左右均衡對稱,坊裏排列如棋盤。這座城市既是中國封建皇權高度集中的標誌,又是中國裏坊製封閉式城市的典型。

長安城的外郭城是朝中官員、長安普通百姓的居住地;皇城則集中著尚書省、禦史台等政府機構,是中央政府所在地;宮城的名稱是太極宮,它的中央,是皇帝起居、聽政的太極殿,兩側分別是太子居住的東宮和嬪妃居住的掖庭宮。玄武門,就是宮城的北門。從圖上看,玄武門的確是進入太極宮的最便捷通道。但事變發生時,李建成、李元吉進宮的目的,是麵見李淵,“自問消息”。而從圖上亦可看出,由東宮進入李淵所在的太極殿、甘露殿等地,玄武門並不是東宮前往該處的必經之路。那麼,這兩人為什麼一定要從玄武門經過,以致於中了李世民預先的埋伏?史無明載,我們也暫時存疑,先來看一下史籍所載的玄武門之變的驚心過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預先率領長孫無忌等人全副武裝進入玄武門埋伏。李淵則絲毫不知家庭慘劇即將發生,他正忙於召見裴寂、蕭瑀、陳叔達等元老重臣進宮,以共同查清兄弟之間的誤會,一起做一些彌合的工作。

李建成、李元吉當然也不知情,隻帶著少量隨從就通過玄武門進了宮。當他們來到臨湖殿時,感覺到情形有些不對,立即勒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

看到時機已到,李世民帶著伏兵騎馬衝了出來,大聲喊他們的名字。李元吉在馬上回頭拉開弓射李世民,卻由於心情緊張,連開三次弓都沒有把弓拉滿。這時,李世民一箭射向李建成,李建成應弦落馬而死。射死李建成以後,李世民卻由於坐騎進入樹林,自己被掛下馬來,一時竟站不起來。李元吉的座騎在奔逃中,被尉遲敬德手下的兵射死了,他也跌下馬來。當他發現仇人李世民也倒在地上時,馬上跑了過來,一時沒有趁手的兵器,就奪過李世民的大弓,打算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又是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救了李世民。李元吉見殺李世民不成,隨即拋下他,打算步行前往自己的住處武德殿。尉遲敬德從後麵追趕,把他也射死了。

宮中李建成、李元吉遇害的消息迅速由他們僥幸生還的隨從傳到了宮外,東宮僚屬、翊衛車騎將軍馮立知道以後,歎息著說:“我們難道可以在人家活著的時候享受恩惠,人家死了以後就逃避禍難嗎?”於是,與薛萬徹、謝叔方等人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攻打玄武門,誌在複仇。

情況緊急之際,李世民手下的張公瑾憑著過人的膂力,一個人關閉了大門,把馮立等人擋在了玄武門外。馮立等人攻城甚猛,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東宮的士兵激烈交戰,眼看著城門就要失陷了。這時,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來給攻城的士兵看。這下,攻城的馮立等人徹底絕望了,攻城人馬也因此而潰散。這一場李世民兄弟之間的小型群架,算是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