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在關陝擊退的消息傳遍四海,外省邊疆眾文武官員紛紛前來祝賀,趙構為了慶祝這一久違的勝利,於是下旨慰勞眾文武大臣。
勤政殿內燈火通明,這個往日大臣辦公的地方,成為了臨時招待文武大臣的場所,眾文武大臣邊吃邊聊。
趙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已經有點醉醺醺的感覺,他說:“今天朕舉行慶功大會,遠近內外的大臣都前來捧場,為什麼劉豫沒來呢?難道他就這麼蔑視寡人不成?連隻言片語都沒見到。眾卿認為合理嗎?”
韓世忠見趙構開了口,於是說:“官家,臣進來聽說劉豫已經被金國冊封為帝,國都定在大名府,國號“齊”,而且還四處招賢納士、嚴訓軍兵,顯然是不把我大宋官家放在眼裏,如果將來做大做強了,然後再以金國為靠山,對我大宋的威脅可不小啊!”
趙構坐在那裏沒有說話,似乎是在想著什麼問題。
秦檜說:“官家,劉豫所作所為確實不妥,但如今剛剛取得關陝大捷,大宋正需要休養生息,偽齊隻不過是區區一隅,沒必要把他放在心上,更沒必要兵戎相見。”
趙鼎說:“官家,如今可以下一道聖旨責備他,取得這麼大的勝利不派人前來祝賀,如果他能幡然醒悟去國號,對大宋俯首稱臣,也就不跟他計較了。如果還是執迷不悟,那就隻有命將興兵前去問罪了,這叫先禮後兵,做到有禮有節,在國際上就占了道義製高點。”
趙構聽趙鼎說的有理,又是說:“趙卿說的有理,那就限你三天之內擬定詔書交與朕,朕親自過目後再派使臣前去。”
詔書擬好後趙構親自過目完畢,蓋上皇印打好封條,派使臣前往大名府。
經過跋山涉水,詔書終於到了大名府。
這天,劉豫正在和丞相張孝純商議國事,一個內侍驚驚慌慌跑進室內,說:“皇上,大宋派人送來聖旨,接還是不接?”
“聖旨?我現在是齊國的皇帝,哪裏還有什麼聖旨?我隻認金國金王。”
“你就不想看看?”
“呈上來吧!”
看完詔書,想到如今大宋在關陝一帶大捷,心裏多少有些膽怯,於是問張孝純:“丞相,你看此事如何處理才恰當?”
“宋人隻知道咬文嚼字,不知道我齊國背靠金人,金國如今兵精糧足,難道還怕他不成,大不了來個玉石俱焚。”
劉豫見張孝純這麼一說,已就把心放在肚子裏,說:“就按丞相說的辦吧!對了寫一封言辭犀利的回信交給使臣帶回去好了。”
使臣回國後,將書信交給趙構,趙構滿以為是請罪書,當他看完才發現是一封榭文,不僅勃然大怒,說:“這廝仰仗金人,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傲慢無理,不給他點顏色看看,他就不知道我大宋的厲害。”
韓世忠出班說:“劉豫隻不過是金人養的一條狗,占據的地盤有限,即使背靠金國又能怎麼樣呢?連金國在關陝都被大宋打得七零八落,難道偽齊還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