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當爸的寬肩闊背、身材魁梧、紅光滿麵的樣子,是常年在山裏勞動的壯漢。叫什麼來著?”
“石壯。別說你這麼一形容,名字和人還很搭。他閨女的小模樣還是挺討人喜歡的,可惜早早就沒了媽。不過,這小丫頭和她爸一樣,是個勤快的人。”
“老頭子,你聽說過有位外國姓蘇的教育家說‘孩子的言行舉止,其實代表著一個家的教育水平和家庭風氣’,教育水平對於這山裏人來說談不上,但是家庭風氣還不錯。”
石壯聽得美滋滋的,突然他聽到正房裏有開門的聲音。
此時,李主任從自己的西屋出來已站在了兩位老人的門外。因為她突然想起,婆婆有一樣藥睡前吃,她想再去提醒一下,倒好了一杯水端在手裏,沒想到正好聽到這一句,挑門簾走了進去,她笑了:“媽,那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您還挺棒,懂得真不少。”
“你咋也沒睡呢?上我們這屋來,有事嗎?”婆婆坐起身說道。
“還有一樣藥,睡前吃的,您吃了嗎?”李主任走到櫃前,看了看上麵的藥,數了一下繼續說道,“沒吃呢,水我給您端進來了,現在吃了吧?以後我萬一忘了的話,您記著點,就這個黃白色的膠囊是睡前需要吃一粒的。”
“以後你告訴我就行了,讓病給磨的,你媽記不住啥了,今天這個藥你好像沒跟我說。”公公也坐了起來,瞪大眼睛看著兒媳婦手裏的藥。
伺候婆婆吃完了藥,李主任端著水出去了。
石壯聽到李主任的聲音,趕緊從台階上站起來,悄悄走回了自己的屋裏,他的主意已定,明天采一些蘑菇帶過來,晚上再住上一宿,後天他就回山裏了。相信自己的閨女桃夭也是非常懂事兒的,跟她商量一定也能通過。不過為了禮貌起見,還是先要跟李主任打聲招呼,畢竟人家對自己父女倆有恩。
老兩口的議論,讓李主任輾轉難眠。
自從丈夫犧牲以後,也曾有人給她介紹對象,但是她已經下定決心不再找了。因為這裏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顧,成立新家庭必然會有矛盾產生,所以還是這樣其樂融融的好。
石壯父女遇到了困難,自己伸出援手,也是應該的,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還有從自己的性格來說,和丈夫一樣,都是熱心人,古人言:“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雖然丈夫為此獻出了生命,但是自己的誌向是不會變的。
從小就和母親看過的一出戲曲《鎖麟囊》中有這麼一句唱詞“憐貧濟困是正道,怎麼能袖手旁觀?”現在給人以溫暖關愛,他日必有福報回到自己身上。
現在卻因為石壯的到來,引起了公公婆婆地反感,必須要想個辦法將這件事解決了。石壯已經把家裏的菜園收拾好了,家裏也沒有其他活可幹了,不能讓這麼一個大男人在家裏給做飯吧。再說時間長了,公公婆婆的態度,石壯自己就會主動離開。畢竟他的閨女剛來到陌生的地方,一下子離開爸爸,肯定會不適應,不行的話,還是給他找個工作最合適。到底什麼工作適合他呢?一個從山裏出來的人,除了有把子力氣,其他的也沒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