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巫山是渝東門戶,地處三峽腹心,跨長江兩岸,東鄰湖北巴東縣,南界湖北建始縣,西抵奉節縣,北依巫溪縣。長江橫切巫山而形成巫峽,峽穀特別幽深曲折,以秀麗著稱。整個峽穀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綿延不斷,宛如一條迂回曲折的畫廊,充滿詩情畫意。峽區山高穀深,蒸鬱不散的濕氣,沿山坡冉冉上升,形成浮雲細雨。雲霧之中,有時化作滾滾烏雲,有時變成茫茫白霧。這就是“巫山雲雨”。特別是巫山十二峰,千姿百態。巫山十二峰分別坐落於巫山縣東部的長江兩岸,江北六峰有:登龍、聖泉、朝雲、望霞(神女)、鬆巒、集仙,均一一可見;江南六峰的淨壇、起雲、上升隱於岸邊山後,隻有飛鳳、翠屏、聚鶴可見。十二諸峰姿態萬千、綺麗如畫,古往今來,擅奇天下。“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這兩句古詩詞道出人們對十二峰的傾慕之情。
古文人以十二峰名編綴成詩
曾步淨壇訪集仙,朝雲深出起雲連;
上升峰頂望霞遠,月照翠屏聚鶴還。
才睹登龍騰漢宇,遙望飛鳳弄晴川;
兩岸不住鬆巒嘯,斷是呼朋飲聖泉。
巫山十二峰中神女峰最高。神女峰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裏處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雲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雲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它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又名“望霞峰”。
宋玉、景差隨塾師正順著山勢往上爬。山路一轉,眾人抬頭向前望去。
景差驚歎道:“啊!這可是天下奇觀呀!”
宋玉不假思索:“這峰就像位婀娜多姿的女郎。”
塾師會心一笑,說:“你說得對!它的名字就叫神女峰!”
宋玉、景差隨塾師攀藤附葛,艱難行進。來到一半人高的陡坡前,塾師大口大口地喘氣。宋玉、景差見狀,連忙上前,一個前拉,一個後推,他們終於上了坡頂。再穿過一片叢林來到一個較為開闊的地方,這裏有一塊很大的山石,山石周圍布滿了不知名的小草和野花。
宋玉關切地對塾師說:“師尊這麼大把年紀,爬上此山還真不容易。這石頭又大又幹淨,不如在此歇息一會兒再走吧。”
塾師坐在岩石上感歎道:“為師當年登山,也和你倆今天一樣,生龍活虎般毫不費力就登上了山巔。可今日,唉!”
景差道:“師尊畢竟上了年紀,從今以後,可千萬保重啊!”
塾師接著說“:為師之所以辭館還鄉,一是離鄉日久,舊事應不會再被追究,再也因年事已高,還鄉歸養,家人團聚,得享一生中前所少有過的天倫樂趣。”
宋玉收回正在觀景的目光望向著塾師:“師尊前半生雖然被迫背井離鄉,曆盡坎坷,但您的人品、學問卻是學生今後為人做事的楷模。”
塾師感慨萬端:“但朝廷奸佞橫行,導致國勢日衰,為師不得不遺憾終生!唉!”他接著擺了擺手,從山岩上站了起來:“別自尋愁煩了,觀景去!”塾師領頭向著沿著斜斜的向上延伸的山路走去。
“看!前麵哪山峰好高哇!”景差驚叫道。
“是來鶴峰上的高丘山。”塾師回應道:“這高丘山又名高都山,是巫山的險要偏僻之地。山上有座陽台,又名陽雲台。”
宋玉好奇地問:“又名陽雲台?為什麼又叫陽雲台呢?”
塾師邊指點邊說:“那陽雲台高一百二十丈。由於它居高臨下,顯得特別挺拔秀麗。尤其是每逢陰雨天,雲霧繚繞,更顯得神秘壯觀。因此,人稱之為巫山八景之一的陽雲暮雨。”塾師接著又指向不遠處對宋玉、景差說:“你們看!那就是高唐觀!”
宋玉、景差順塾師手指望去,隻見層巒疊嶂之中,蒸騰的雲霧,環抱著高唐觀。高唐觀在變幻的彩雲中時隱時現。觀下是那幽深的林木……再往下看隱現著水塘、溪壑……
宋玉情不自禁地:“啊!這赫其無疇的巫山;山美水美,加上林間野獸奔跑,天空彩鳥飛翔,簡直就是文士運神筆寫的氣勢磅礴,文采風流的辭賦!”
景差也說:“對!這辭賦美豔生動,流芳溢彩,實在太雄偉神奇了!”
塾師會心地說:“這本是造物主奇思妙想,鬼斧神工的傑作,但到了你倆口中,竟成了瑰麗的辭章。以你倆的聰明才智,是不難將它書於布帛,使之附鳳翅,跨鯤背,飛出巴山蜀水的狹隘山川,以料天地之高,量江海之大的。”
宋玉、景差異口同聲:“學生定不負恩師囑咐與殷望。”
2
雲霧之中,又現一突兀奇峰。
景差:“大家看!那峰有點像個屹立的巨人。”
景差這一喊,把眾人目光拉到了更遠一點的山峰上。
宋玉不假思索地說:“這峰簡直就是個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妙齡女郎!”
“噢!你倆真好眼力……”塾師誇獎道。然後說:“它形狀很像青春少女,故名神女峰。”
手勢由上而下“那箜篌山麓還有座神女廟哩!這廟也叫朝雲。這神女峰,是因我大楚先懷王夢會神女後取的。那神女廟,也是先懷王為紀念神女專門修建的”。宋玉、景差似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塾師招呼兩個學生:“來!來!來!咱們就在這裏休息一會兒。我給你們講講這神女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