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蹊蹺的小說(3 / 3)

莫如深問:“為何?”

郭楠解釋道:“書中寫的是晚唐的探案故事,其中有一則故事是鴻生書院案,故事情節與當年的知學書院案非常相似。第一名死者死在了箭靶裏,第二名死者墜馬而死,凶手也是書院的教習。”

“什麼?竟然如此雷同!”彭超大驚。

莫如深也吃驚不小:“情節如此相似,莫非他是當年書院案的親曆者?”

郭楠點了點頭,說:“我是這麼想過。怪異的事情還不止這一件。”

“還有什麼?”莫如深問。

“作者的名字。”郭楠說。

莫如深又問:“作者的名字怎麼了?”

郭楠搖搖頭說:“我也不肯定。童伯聽起來是對長者的尊稱,但我懷疑這是一個筆名,並非真名。”

莫如深問:“何出此言?”

郭楠問莫如深:“莫大人還記得當年知學書院學業測試前幾名都是誰嗎?”

莫如深說:“我記得不太清楚了,隻記得你和文雲孫比較靠前。”

郭楠說:“文雲孫、關彥明、童博,這是前三,我是第四名。”

莫如深激靈了一下:“你懷疑知學書院的童博是《晚唐風雲錄》的作者?”

郭楠連連點頭:“是的,原因有三。其一,童博是書院案的親曆者,了解具體案情,否則不可能寫得那麼詳細。”

莫如深點點頭:“言之有理。”

郭楠接著說:“其二,童伯與童博音同字不同,適宜作為筆名。其三,童博於三年前來京應考,當時也是爭奪狀元的有力人選,然後突然失蹤,並未參與考試。”

莫如深認為郭楠的分析頗有幾分道理,可見郭楠雖然是一副狗少的模樣,實則有一定才華。

莫如深很讚賞:“你的分析入情入理,果然不凡。”

郭楠有些不好意思:“謝莫大人誇獎!”

莫如深說:“在哪裏能買到《晚唐風雲錄》,我也想買一本看看。”

郭楠說:“書很流行,好買得很。隻是比較貴。”

莫如深問:“有多貴?”

郭楠說:“大概二兩銀子左右!”

彭超太吃驚了:“二兩銀子!二兩銀子都能辦一桌酒席了。”

郭楠說:“是的。兩個月前幾百貫就能買到,如今水漲船高了。”

莫如深似有所悟,對郭楠說:“你回去吧!好好準備考試,案件完結後一定會重開科考,希望你金榜題名!”

郭楠總算鬆了一口氣:“謝謝莫大人!”

彭超把他帶出去了,順便把文雲孫帶上堂來。文雲孫與莫如深相互欣賞,交流起來順暢多了。

莫如深說:“在楊玉貴的小賬本上的確發現了你購買考題的記錄。”

文雲孫很吃驚:“怎麼會有我的記錄?”

莫如深也很吃驚:“你什麼意思?”

“噢。”文雲孫解釋道:“我沒別的意思,我是說我根本不認識楊玉貴。難道楊玉貴是把考題賣給我的那個人?”

莫如深說:“賣考題給你的人叫劉克功,不過他已經死了。”

文雲孫更詫異了:“死了?怎麼會死呢?”

莫如深覺得文雲孫的表現有點奇怪:“你怎麼啦?他的確死了。照目前來看,他被自己的表兄楊玉貴殺死的。”

文雲孫問:“那楊玉貴是誰?”

莫如深說:“楊玉貴是景泰宮的總管,已經被太子就地正法了。”

“什麼?楊玉貴是太子宮的人!怎麼會和太子宮有關?”文雲孫極其表情很奇怪。

莫如深問:“小文,你今天怎麼了?如此一驚一乍的!”

文雲孫趕緊解釋道:“科場舞弊案與太子扯上了關係,會不會不了了之?”

莫如深順著他的話問:“盡早結案不好嗎?”

文雲孫支吾了一下,說:“盡早結案當然好,可是作弊的仕子查到了沒有?”

莫如深說:“按照目前的證據,購買考題的人除你外,還有李相龍、黃海興、孫衛剛、卓俊和郭楠。”

文雲孫半天沒說話,突然開口道:“莫大人,我認為此事頗為蹊蹺。”

莫如深問:“為何?”

文雲孫說:“莫大人適才提到的是本屆仕子中頗負才名的,他們似乎不太可能購買考題作弊。即使他們不作弊,得中進士也頗有把握,何必多此一舉!”

莫如深同意他的說法,接著問道:“賬本中有一個最大破綻,其他人花了200兩到上千兩銀子,隻有你花了20兩。我必須問你,劉克功為何降價那麼多將考題賣於你,莫非你與他有何特殊關係?”

文雲孫愣了一下,說:“我壓根就不認識他,何談特殊關係?”

莫如深盯著他說:“你我忘年之交,我十分清楚你的為人。請你實言相告,方才所說是否屬實?”

文雲孫很鄭重地點點頭:“文某以家父家母及個人前程發誓,絕無虛言!”

莫如深看看他,點點頭說:“我相信你!”

文雲孫倒有點含糊了,問:“憑我一麵之詞,你真的相信我?”

莫如深微笑道:“我相信!”

文雲孫眼裏突然泛起了淚花,說不出話來。

莫如深問:“適才郭楠講起了一本書,叫《晚唐風雲錄》。你可曾聽過?”

文雲孫一怔:“你知道了?”

莫如深吸了一口氣:“你早就料到我會知道?”

文雲孫解釋道:“可不是。我懷疑書的作者是我等相識之人。”

莫如深說:“郭楠懷疑是童博,你以為如何?”

文雲孫點頭道:“我也這麼認為。童博家境貧寒,常為同窗排斥,在這一點上與我同病相憐。故此我二人惺惺相惜,我對他甚是了解。除了小說的情節和作者的名字外,我還有其它發現。”

“噢?說來聽聽!”莫如深說。

文雲孫說出自己的推斷:“童博頗有才學,是當年書院測評的第三名。我對他的文風相當熟悉——”

莫如深說:“所以你認為《晚唐風雲錄》的文風與童博的文風相似。”

文雲孫搖搖頭:“不止相似,簡直就是雷同!”

莫如深明白了:“原來如此!”

文雲孫說:“三年前,我在京城,但未參加大考。他是當年狀元的熱門人選,在大考前突然失蹤,至今生死未卜,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