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科考風波(2 / 3)

該說的已經說清楚了,兩人分手,各自回府了。

一個月來,各地的仕子陸續到達了京城。京城的大街、客棧,甚至風月場所多了很多年輕的麵孔,他們為杭州這座古城帶來了喧囂,也帶來了生氣。

近幾天,吳瀚沒有見到秦斌,秦斌沒有在國子監授課。他已經進入了貢院,處在鎖院期間。

本次科考中,吳潛是主考,秦斌是副主考。另外,秦斌還是出題人,最終由吳潛過目定題。

他要進入貢院出題,一直到考試結束後他才能離開。秦斌前後需要在貢院生活和辦公大約五十天,這就是鎖院製。

除鎖院製外,為避免考生、考官、監考等相關人員作弊,還有彌封法和謄錄法。

所謂彌封法是指將考生的信息密封起來,防止閱卷人看到考生信息,這一辦法一直沿用到後世。

所謂謄錄法是指在避免閱卷人根據筆跡辨認考生,由專人將考生的試卷謄抄一遍,再交給負責閱卷的官員。

另外,宋朝還設立了考官相互監督製度。

除正主考外,另設副主考若幹人,還有巡視官、監門、點檢等職。閱卷時設有初考官、複考官和評定官等專職官員。這些人各司其職,並且互相製約。

從考生進門、搜身、點名、發放試卷,到收卷、封存、謄抄、閱卷、審定等各個環節都由不同衙門不同的人負責。禦史台、國子監和禮部都會參與,甚至皇上都會派宦官監視謄抄過程。自宋代起,考生想作弊勢比登天。

本屆科考是由禦史台負責警戒,賈似道為顧德璋爭取來的就是巡視官的職責,類似於現在的考場巡視員。

這些日子裏,顧德璋換上便裝,有意識地到仕子雲集的地方去了解情況。顧安是個杭州通,把顧德璋帶到了青雲客棧。

青雲客棧中青雲二字,意指平步青雲,寓意吉祥,環境優雅。每逢大考,青雲客棧都是仕子集中食宿的地方,更是學業與思想的交流之所。

家境優越者可選上房,家境尚可者可選中房,家境窮困者可選下房。各種房型都配備了專門的小廝侍候,各種房型都有讀書學習的地方,隻是下房多人混住,因而更嘈雜一些。

十幾年來,青雲客棧的名聲越來越響。赴京趕考的仕子甚至以住過青雲客棧為榮,官府通報成績也習慣了到青雲客棧。每遇大考,青雲客棧經常是一房難求。

顧德璋和顧全坐在了一樓大堂,隨便點了些酒菜,聽旁邊的人聊天。

他們正在談論一本書,名叫《晚唐風雲錄》,寫的是唐朝末年的探案故事。這本書極富文采,題材新穎,情節曲折,因此在仕子中間很受歡迎。

作者童伯名不見經傳,近一年來卻是名聲大噪。童伯是個名字,也像是晚輩對長輩的稱呼。至於童伯年紀多大,長相如何,卻是神秘得很,從來沒人見過。

顧德璋聽得入神的時候,有一位仕子過來與他打招呼:“顧世伯好!小侄給您見禮了。”

顧德璋回頭一看,很驚訝:“原來是郭楠!趕緊坐吧!”

來人正是郭明玉的兒子郭楠,他也來應試了。

顧德璋微笑著問他:“賢侄,你頗有才學,不知此番有沒有信心?”

郭楠流露出些許驕傲的神態:“去年喝酒誤事,被我父親斥責了一頓。此番雖不敢說位列一甲,二甲之中必居其一。”

顧德璋笑道:“少去喝花酒!”

郭楠說:“嗨!逢場作戲嗎!”

顧德璋說:“你小子!稍微努力一些,都不是現在這樣。你父親好歹是個進士,不要辜負了他的期望。”

郭楠不以為然:“我明白父親想讓我入仕為官,可我認為不參加科考,也一樣可以為官。就像顧叔叔一樣,不也是位及人臣。”

“小子,還挺會說話的!”顧德璋若有所思,“還是考上更好,當個沒中過進士的官很辛苦的!”

顧德璋說的是心裏話,郭楠也明白他的意思,但郭楠很清楚如何說話才能讓顧德璋開心。

顧德璋說:“有沒有可能的狀元大熱門,或者表現比較突出的仕子?”

郭楠說:“肯定會有。比如李相龍、黃海興、孫衛、卓俊、文雲孫,當然也有人說我。”說完,他麵有悅色。

顧德璋拍拍他肩膀說:“賢侄,既如此,更要在意了。祝賀你!”

郭楠謙虛起來了:“出水才見兩腿泥,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顧德璋問:“我聽仕子們在談論一本書《晚唐風雲錄》,你讀過沒有?”

郭楠說:“沒有。據說文筆不錯,還有人說如果作者要參加大考,必然位列一甲。”

顧德璋問:“你覺得呢?”

郭楠略帶輕蔑地說:“童伯,你聽聽這個名字!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年紀大。如果他真的很有才華,為什麼不趁年輕的時候考取功名?即使年紀大了,不也能考嗎?想來他不過是寫幾本書,賺些散碎銀子罷了。”

沉默了一下,郭楠突然放下了文人相輕的一麵:“不過,他能寫出這麼一本書,也算是一個曠世奇才。如果真有機會,我真想見一下他。”

顧德璋大笑起來:“好好考取功名吧,有了功名在身,也好得償所願。”

郭楠站起身,說:“顧世伯,小侄告辭了。趁大考還有三十餘日,好好遊玩一番。”

顧德璋看看他,笑了笑:“大考臨近,為何不溫習?難道你又想重蹈覆轍?”

郭楠說:“能否金榜題名取決於是否十年寒窗,一朝一夕苦讀不能改變命運,考前更宜放鬆心情。隻要在大考前幾天注意即可。”

顧德璋忍不住笑了起來:“賢侄果然有見地。”

時間轉瞬即逝,離大考隻有三天了。這一天晚上,文雲孫突然來了莫如深府上。

他神情很嚴肅,拿出一個信封遞給了莫如深,說:“莫大人,你看看這個。”

莫如深接過來看了看,說:“這似乎是考題。莫非與本次科考有關?”

文雲孫說:“我想說的就是這個。起初我根本不信,可是那個人言之鑿鑿,說這是本屆科考的真題。要賣200兩銀子。”

“什麼?200兩銀子?這也太貴了!”莫如深著實吃了一驚。

“誰說不是?”文雲孫說,“那個人是一副街頭混混的模樣,我壓根不信,於是沒有理他。”

莫如深問:“那這題為什麼會在你手裏?你真出了200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