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鄭屠奉旨招安,行了數日,一日,迤邐來到濟州城下,那濟州太守張叔夜出迎,接入城中。安排在館中宿了。當夜,張叔夜前來拜訪鄭屠。鄭屠亦知張叔夜之名。此人與蔡京不諧,剛正不阿,素有才華,曾任鄧州任知州,兼任南道都總管。
史載,金兵已經逼近京都開封,張叔夜接到宋欽宗的勤王手劄,親自率部下三萬人星夜兼程入京護衛。途徑尉氏地方,便與入侵金兵遭遇,於是張叔夜率軍且戰且進,一路殺敵,於十一月底輾轉到達京都。宋欽宗在南薰門親自接見了浴血奮戰前來勤王的張叔夜。在這戰事危急之際,宋欽宗接連賜予張叔夜延康殿學士、資政殿學士之銜,授予簽署樞密院之職,委以指揮軍事全局之重任。金兵進一步加緊了對京都的圍攻,張叔夜臨危受命,組織宋軍在京畿地區開展了激烈的保衛戰。他親自率軍與金兵連戰四天,斬殺、俘獲了大量的金兵,取得了局部範圍的戰鬥勝利。然張叔夜的拚搏未能改變根本性的戰役態勢,宋軍潰敗已成定局。最後,京城終於失陷。張叔夜於鏖戰中多處負傷,仍然堅持苦戰不已。宋欽宗隻得決定向金軍投降。當宋欽宗駕車駛出郊外前往金營的時候,張叔夜聞訊飛速趕到,上前給宋欽宗請安,緊緊挽住禦車的轡繩,極力勸諫不讓車駕前行。宋欽宗道:“為免生靈塗炭,朕是不得不親往金營啊!”張叔夜禁不住大聲號哭,向宋欽宗再三跪拜,在場宋朝軍民無不相隨痛哭。宋欽宗在車上頻頻回顧,勉勵張叔夜道:“嵇仲努力,嵇仲努力啊!”
張叔夜一直在作殊死的抵抗,最後終因寡不敵眾而為金軍俘獲,在敵兵簇擁下押至金軍大營。被俘之初,金軍統帥對張叔夜以禮相待。因為這時金人正考慮推立異姓為王,即扶植此前已經投降金國的宋廷重臣張邦昌組織甘為金國奴仆的偽政權,而希望借助張叔夜的地位和聲望來實現此計劃。張叔夜嚴正拒絕了金軍統帥的威脅利誘,大義凜然,擲筆於地,不在推戴張邦昌的文書上簽名,而是堅持擁立太子以從民望。麵對張叔夜的誓死報國的態度,金軍統帥勃然大怒,下令押張叔夜隨從被虜的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遷。
在金兵押解之下的 宋朝君臣迤儷北行,隻見兵燹所過之處,斷壁殘垣,滿目瘡痍,沿途戰敗慘狀加上滿腹家國之恨,令人痛不欲生。君臣一行人漸行漸遠,來到了宋、金兩國之間的界河白溝地方。時至五月,北地猶自颯颯風寒,草木不春。眾人登船渡河,船夫道:“此界河也!”張叔夜聞言,按捺不住滿腔悲憤,矍然起立,在船上翹首南望,仰天長號。登界河北岸後張叔夜便開始絕食,誓不食金地一飲一粒。第二天,張叔夜帶著未酬的報國之誌盍然逝去,終年 63 歲。(以上史料來自百度,勿噴)
正因如此,鄭屠對此人有些欽服,親自迎接出門,對那張叔夜道:“爭奈相公親自出迎,殊不敢當!”說罷一麵請進了驛館內。
雙方落座,張叔夜對鄭屠道:“聽聞將軍在西北之地立有大功,陛下因此簡拔,前途無量。”
鄭屠忙道:“區區小功,不足掛齒!”
張叔夜點頭道:“將軍正值壯年,正是為國立功的大好時機,如今此去梁山泊,自然是招安得成,有大功與社稷。先在此為將軍賀!”
鄭屠忙謝過,心中暗道:這太守卻不是來與自己吹捧說話的罷?史上還記載,說是此人性子耿直,卻如何隻管說出這些違心的話來?隻怕是另有緣由的。因此也耐著性子與這張叔夜閑聊起來。不過是軍旅閑事。因張叔夜也領軍在西北之地抗擊羌人侵邊,倒也與鄭屠說得入巷。
莫約續茶之時,張叔夜這才頓了頓,看了看鄭屠點頭道:“聽聞將軍原本在西北經營,後來得了軍功,更是因童貫舉薦,因此得以進京麵聖。”
鄭屠不由苦笑,果然正題來了,這張叔夜與蔡京八字相衝,吃蔡京打壓,定然是怒在心中,見了自己,哪裏能不說上幾句的?隻是自己官職本就低於他的,雖是宣旨的欽差,卻還是隻得畢恭畢敬的聽的份兒。當下也忙正襟危坐道:“正是。”
“聽聞將軍到了京城,又是那蔡京舉薦,因此得見天顏!”
“正是!”鄭屠點點頭道,“虧了蔡相公,陛下考究了一番在下的武藝,想來著軍功得來也是不假的,故此才委以重任,得授殿前司副指揮使。”這番話也是告訴張叔夜,別揪著自己與童貫、蔡京的這層關係不放,自己也是憑借軍功得來的官兒!
張叔夜果然點頭歎氣道:“將軍勇武,自然功勞不假,能得此重任,也是適得其才。隻是將軍如何要自汙名節,與那奸佞之臣攪合一團?如此使得天下人都要小看了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