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東京夢華(1 / 2)

東京位於中原腹地,黃河之濱,乃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

春秋時,鄭莊公於此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

戰國時期,魏惠王遷魏國國都於此,改稱大梁。

漢時,為避諱景帝劉啟之名,改名開封。

開封在唐代稱汴州,五代時期先後為梁、晉、漢、周四朝的都城。經過四朝十數位帝王的悉心經營,開封的城市規模已是極為宏大。

周世宗柴榮在位時又修築外城,使開封擁有了三重城牆,汴梁由皇城、內城、外城組成。

汴梁的外城周長五十裏零一百六十五步步,城高池深,守備完善。城內建築規整有序,道路寬闊,商業繁榮,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頗具帝都風範。

趙匡胤黃袍加身代周建宋之後,順理成章,開封又成了大宋的國都。雖然中間傳出有意遷都洛陽,可惜燭影搖紅,死的不明不白。

開封是如今的大宋官家趙二的龍興之地,遷都之事也就被永久擱置了。

如今的開封人口已愈百萬、富麗甲天下,已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大都市。

汴梁位於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無險可守,從軍事守衛的角度而言,有著很多的劣勢。

但是汴梁在交通方麵,尤其是水路漕運方麵,卻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

隋朝時開通大運河,運河經開封入江淮,使這裏成為了鎖控南北水路交通的咽喉重地。“當天下之要,總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侯,通荊湖之運漕”,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

汴河、五丈河、蔡河、金水河這汴京四渠,與黃河、淮水,以及諸水係密集的河道相連,形成偌大的運河網絡,使得江淮富庶之地的錢糧、財富可以通過運河,源源不斷地送到汴梁。

便利的交通也帶來了經濟、文化的極大繁榮。

汴梁是大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城市,就是放眼此時的全天下,也絕對是此時的天下第一大城市。

此時的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黑暗時期,政權被教會把持著,一切進步的潮流都被教會壓製,經濟文化落後,城市還處於髒亂差的無序管理狀態;在中東,橫跨歐亞非大陸的阿拉伯帝國,其城市也在也在宗教的桎梏下發展緩慢;而在美洲,日後建立強大的印加帝國的印第安人,此時還處於刀耕火種的落後狀態。

汴梁的繁華程度,在此時的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

.......

當劉旭和徐錦兒坐著徐氏車馬行的大車進入汴梁城時,立刻便被汴梁城的繁華與熱鬧深深的吸引。

徐氏車馬行的汴梁分號,位於汴梁城內的第一甜水巷。

劉旭二人付過了車資,從徐氏車馬行出來。

見天色已是不早,徐錦兒便提議今晚就在第一甜水巷附近找家客棧住一晚,明天讓劉旭去拜見寇準的。

可是劉旭覺得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大宋汴梁,焉能不好好逛逛,當下拉著徐錦兒便往外走,當然他還不忘把行禮寄存在車馬行。

二人剛走出了車馬行門口,立時便有幾個人圍了上來。

劉旭一問,原來他們都是“出租車司機”,專門守在車馬行門口接送外地客人的。

這群“出租車司機”中,有“驢的司機”,也有“馬車司機”。所謂“驢的”,就是那人牽頭驢子出租,客人騎著驢子,“司機”牽著驢子到指定的地方。

而馬車司機相對好點,趕著一駕有些破舊的馬車接送客人。

劉旭看看那矮小的毛驢,立即搖頭否決了。現在咱也算有錢人啊,怎麼能坐這“摩的”,呃,不,應該是“驢的”呢,自然是要坐馬車的。

劉旭後世久聞樊樓大名,如今來到汴梁自是要去看看,當下跟馬車車夫說道:“勞駕,去樊樓。”

那車夫答應一聲“好勒”,當下催馬前行。

那車夫顯然是汴梁老人兒了,輕車熟路,很快便把劉旭和徐錦兒送到了位於禦街的樊樓。

劉旭付過了五陌的車資,拉著徐錦兒走進樊樓。

樊樓位於汴梁的禦街北端,由東、西、南、北、中五座樓宇組成,外觀大氣宛然,灰瓦青磚,雕梁畫棟,內裏陳設更是富麗堂皇,裝潢考究。

樊樓號稱大宋東京七十二家酒樓之首,曾有詩雲:“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承平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的讚美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