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缺席了幾天,解釋一下。前一陣子拖欠下來的工作一直沒有忙完,現在催得不得了,隻好騰出手來幹正事……而且下個月初還有一場職業資格考試,要是考不過,今年漲工資的希望又渺茫了……
昨天晚上本來想寫點的,可是昨天寶寶在她媽媽肚子裏麵突然不動了,我們夫妻倆都很擔心,也就沒什麼心思寫。直到現在寶寶好像都沒動彈,前天倒是動彈得厲害。在這裏希望大家多給俺家寶寶一點祝福,謝謝了。
現在回頭看看這本書,很多地方都不盡如人意,例如構思不夠精巧,人物特點也不夠鮮明,畢竟還是小城的第一本書,粗糙疏漏之處在所難免,現在修改前文也沒有時間和精力,隻能寄望於以後再來修改了。還要感謝大家對小城的厚愛,盡管小城碼字時斷時續,大家還堅持不懈地閱讀,真是給麵子。
大家放心,雖然如今隻有三千的收藏,撲街是撲定了,但是這本書小城肯定會完本,決不爛尾,而且不會少於百萬字。希望能夠在2010年1月底我家寶寶出生之前寫完,作為給寶寶的禮物。嗬嗬嗬。
——————————以下正文——————————
如今的倭國正處於平安時代末期,武士階層開始從地方上崛起,卷入中央政治鬥爭漩渦,日漸成為朝廷之外的又一股武裝起來的政治勢力。追根溯源,武士原本是莊園的農民。隨著莊園之間爭鬥的加劇,莊園主便把莊民們武裝起來,平時務農,戰時從戎,亦農亦武。到後來,寺社的莊園主看到發生爭執時,還是刀槍更有發言權,便也組織起號稱僧兵、神人的武裝集團,武士的人數越來越多。再到後來,連國司、郡司們也把朝廷的軍人組成私人的軍隊,成為地方武士。這樣,武士團就逐漸分散在全國各地。手中有刀,心中有氣,弄得不好,便相互廝殺一番。鬥來鬥去,分散在各地的武士慢慢集中在平氏、源氏大纛之下,爭鬥愈發激烈。
這武士階層的崛起也就導致了整個倭國如今的局麵日漸混亂,一來武士不是生產,二來地位又高於農民,作為貴族的打手,一味好勇鬥狠,漸次也就有些流浪武士在倭國境遇窘迫,隻能揚帆出海到高麗遼國大宋討生活,混得好點的那就是商人,混得不好那就是倭寇。在高麗的琉球商船隊這次遇到的就是其中一個成功轉型的流浪武士。
鬆下小五郎祖上原本是藤原氏家莊園的農民,清和源氏起家的時候打了幾仗,藤原氏不敵,便將莊園裏麵的農民召集起來作為足輕——也就是步兵,不過武器也就隻有竹刀竹槍。也許是運氣也許是命運,小五郎的爺爺在混亂的戰場上居然還撿回來一個人頭,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竹刀竹槍可是很難殺死人的,一般倭國兩軍對戰,幾千人打鬥能搞死一兩個人都很難得,超過十人以上那簡直就是潰敗了。因此,小五郎的爺爺被藤原氏賞識成為了家族武士之一。武士是可以有名字的,小五郎的爺爺當然沒有上過學,隻記得自己家門口有棵大鬆樹,便給自己起了個姓叫鬆下。到了小五郎這一輩,藤原氏的榮光早已經不再,小五郎也落魄到了成為流浪武士的境地。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小五郎的爺爺在世代居住的村子裏麵幫助過不少人,也因此在小五郎落魄的時候很多鄉親願意幫助他,資助了他一條船讓他出海打漁。不過尊貴的武士是決不會做打漁這種低下的行當的,小五郎糾集了往日裏比較親近的一群流浪武士,在倭國近海開始對打壓藤原氏的清和源氏發起了報複,掠奪其在海上的人員財物收為己用——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如今小五郎的小船能夠到達的地方隻有清和源氏的地盤。隻可惜清和源氏也不是吃素的,吃了兩趟虧就迅速反應過來,正規的倭國海軍立時就將小五郎他們趕出了清和源氏的勢力範圍。若不是小五郎跑得快,隻怕當場就要喂了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