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鑒真二世?(1 / 2)

因為承諾了要幫助悟心和尚東渡,這事兒也就提到了李鴻盛的議事日程上。不過這個計劃的工程量極為浩大,最頭疼的就是佛經。如今雖然有了活版印刷,但是要想完成多部佛經的製版、校對、印刷,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完的事情。好在悟心在這事情上表現極為熱血,李鴻盛也就樂得當個甩手掌櫃。正好上次將老管家的兒子李銳帶到基隆做了管家,隨時跟在自己身後打點事情,李鋒就從小廝的位子上解放了出來,李鴻盛也就將這件事情托付給了李鋒,讓他專門負責。

李鋒驚喜莫名,這件事情少爺給了相當大的權限,根據少爺的暗中囑咐,這事重要性非同一般,可以說是基隆進軍倭國的探路之舉,要是做好了,以後倭國那一塊自己恐怕就是負責人了,自己肯定就會成為基隆的上層人物。是人都有yu望,隻不過好的叫做進取心,壞的叫做野心。李鴻盛不喜歡唯唯諾諾的下屬,缺乏朝氣。而像李鋒這樣的年輕人,有能力有進取心,多鍛煉鍛煉,以後正好可以獨當一麵。李鴻盛還是比較信任自己身邊帶出來的人,也不知算不算任人唯親呢?

“明河,倭國的事情要抓緊,先派得力的人過去造勢,到時候的場麵一定要宏大。”李鴻盛對於倭國了解的也不多,想來想去隻記起有個著名港口好像叫長崎來著,“就定在長崎登陸吧。”後世好像長崎是享受過原子彈的,希望自己這次策劃的高僧東渡能夠也達到原子彈一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吧。

李明河點點頭,立刻就去布置了。前些日子在高麗的琉球商船隊傳回消息,說這段時間倭國也有人到高麗做生意,可見自高麗去倭國可能比琉球更為簡便,希望前往倭國試探市場。如此一來正好批準他們前往,順路打探日本的現狀,為悟心大師東渡造勢。

悟心一早就在為了東渡的事宜奔忙。這為了出名的事情誰都願意做,寒山寺願意跟隨方丈一同東渡的立刻站出來一半,李鴻盛頓時也有點頭暈,盡管把和尚送到倭國去是多多益善,可一下子去那麼一大攤人,一是倭國那邊不知道什麼打算,二來寒山寺估計也要癱瘓了。隻好讓悟心加以篩選,挑選了七八個平日裏的鐵杆擁躉,又提前製定了寒山寺的下人住持,這才把事情擺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鴻盛跟悟心說打算鬆一船的佛經過去,誰知如今大宋對於國外出口書籍還是管理得很嚴格的,別說一船了,就是一箱書籍,市舶司也不同意放行。如此一來,悟心就隻好跑來找李鴻盛訴苦,也虧得有李鴻盛和錢範二人有所勾結,加上一路金錢開道,這才把事情辦穩妥,準許對倭國出口一船佛經。當然,書麵上則是說出口草紙一船——天知道倭國要這麼多草紙幹什麼。

一路跑下來,李鴻盛深切感受到朝中有人好辦事。轉運副使錢大人聽說了李鴻盛要資助悟心和尚東渡弘揚佛法之後,頓時感覺這事兒怎麼都會在史書上麵留一筆,君不見以前的鑒真和尚麼。他頓時也就來了興致,居然輾轉說通了轉運使,搞來了個公文,說悟心乃是大德高僧,前有鑒真六渡弘揚佛法,今日悟心再有東渡之舉,一意弘揚佛法,拯救倭國佛門於歪途,予以稱讚之類的。總之就是將悟心無限拔高到了鑒真的層麵上,搞得蘇州如今路人皆知悟心乃是鑒真轉世,又要東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