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時候,悟心和尚因為李鴻盛許諾的緣故,甚至為了王氏專門升座說法。李鴻盛作為一個孝子,也親自陪在了王氏旁邊聽講,把王氏開心得嘴都合不攏。隨著十二聲鍾響,悟心和尚端坐於蒲團之上,開始講解佛教最原始的《二十四章經》。李鴻盛對於《二十四章經》的理解完全是裏麵藏著藏寶圖,而實際上東漢明帝永平十年(67年)皇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第二天就問群臣。太史傅毅答說:“西方大聖人,其名曰佛;陛下所夢恐怕就是他。”皇帝就派遣中郎將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訪求佛道。蔡愔等在西域遇到了竺法蘭和攝摩騰兩人,並得到不少佛像經卷,用白馬馱著一起回到洛陽。皇帝特地為建立精舍給他們居住,就是後世的白馬寺。於是攝摩騰與竺法蘭在寺裏譯出《四十二章經》。因而說《四十二章經》是諸經之首也不為過。
悟心在上首講得天花亂墜,王氏在下麵聽得津津有味,而李鴻盛卻如同魔音貫腦,簡直有點痛不欲生的感覺。上輩子哪受過這種罪啊,本身佛經就是個翻譯過來的東西,而且還是文言文,光是悟心背出來的原文就讓李鴻盛聽得頭大了,再加上引申解釋之類,李鴻盛直想拔腿就逃,不過看到身邊的王氏歡欣鼓舞的模樣,又狠了狠心,強製著自己坐著,作出一副認真聽講的樣子,不過思維早已經轉到了別的地方。
剛才好像有件什麼事情被自己忽略掉了。若是平時,想不起來也就算了,可如今坐在這裏反正也沒什麼事情,李鴻盛就開始苦思冥想,追溯自己剛才想了些什麼。恩,現在在想把這個囉嗦和尚扔到倭國真是件明智之舉,之前想的是佛經真是個枯燥乏味的東西,再之前想的是悟心什麼時候才能不講啊,哦,中間還想到了鍾什麼時候才響,響了鍾才表示講經結束……突然間李鴻盛一拍大腿,對了,鍾!李鴻盛陡然站了起來,不過由於坐在蒲團上時間久了,眼前一黑,差點摔倒。王氏手忙腳亂地扶住:“我的兒,慢點,什麼事這麼慌啊。”
顧不得王氏被嚇了一跳,李鴻盛剛站穩身體就趕緊問悟心:“法師,我聽本寺的鍾音質渾厚,餘音不絕,不知鑄鍾的師傅是在哪裏尋的?”
悟心對於李鴻盛出人意表的行為已經有點免疫了,想了一下,猶猶豫豫地說:“五年前本寺擴建,特意新著的大鍾,是在縣城外的七家鋪子找的銅匠師傅。”
李鴻盛得到了消息,安撫了有點緊張的王氏,囑咐悟心繼續講經,自己則跑了出去。
銅匠啊!
基隆的火炮之所以一直不能成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好的銅匠,炮管的鑄造有問題。管壁厚薄不均就不提了,更嚴重的是沙眼始終無法消除,這就造成火炮的膛壓始終不能太高,射程隻有兩三百米,還不如勁弩,否則很容易就會發生炸膛。如此一來,這種射程極短的火炮基本上就沒有了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