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9章 法師,咱們東渡吧(2 / 2)

李鴻盛的這番話顯然頗為出乎悟心的意料,他手中的茶杯都不由得抖了一下,這還是李鴻盛第一次看到這個素來平和的和尚失態呢:“李施主……”悟心小心地將杯子放下,言語之間透露著一絲激動,“若是李施主願意幫助弘揚我佛,悟心又何惜此身!”

果然,是人就有弱點,隻不過有人求才有人求名罷了。這悟心雖然看上去平和淡定,那隻是因為還沒有遇到能夠打動他的東西。不過,顯然,這位悟心法師熱衷的顯然就是弘揚佛法、佛史留名了。

李鴻盛看著眼睛流露出一絲迫切的悟心:“若是法師願意,李某必定不吝金錢。隻是這條道路極為艱苦,不知法師是否有這個決心和毅力啊。”

“李施主,鑒真大師和拾得祖師都是東渡弘揚佛法的先驅,悟心不敢說超過兩位大師,不過悟心的佛心決不會半途而廢。”悟心的眼神裏麵透露著堅定。

李鴻盛點了點頭:“好,不知法師人手夠不夠?需要帶多少東西過去?”

悟心大喜:“隻帶兩個隨身沙彌,幾卷經書就夠了。”

李鴻盛撇了撇嘴,看來這和尚是怕自己因為他東西帶得多就不願意讚助了啊:“這麼一點哪行。李某願意為此提供經費,多的不說,至少也要運個一船佛經去吧?錢我出了,法師你去挑選經典帶上。”東西帶少了怎麼行?尤其是那些宣揚忍耐的佛經,多帶些原本,就不至於那些倭國和尚以訛傳訛曲解佛意了。

悟心頓時愣住了,過了一會兒,站了起來,恭恭敬敬地向李鴻盛行了一個禮:“李施主對我佛的虔誠深感貧僧之心。”

李鴻盛也不好說自己對佛法完全沒有興趣,隻得扯開話題:“如今的倭國形勢不是很太平,那些宣揚武力伏魔的經書就不要帶了,以免刺激形勢,被那些懷有惡意的人濫用。多帶一些普渡眾生勸世救人的經書為好。不過法師放心,李某一定會派護衛保護您的安全,做個合格的護法金剛——”李鴻盛撓了撓頭,“是叫護法金剛吧?”

悟心這時候已經完全被東渡的場景迷住了頭腦,哪裏顧得上李鴻盛的險惡用心,隻一個勁地點頭:“是,李施主一定就是我佛派下來的護法金剛!”

——————————以下不算字數——————————

注:佛門裏麵最尊敬的稱呼是稱“和尚”,這現在人世俗就不知道了,認為稱和尚是小看了人。和尚是印度話,一個寺廟隻有一個和尚,方丈、住持他稱和尚,別的人不能稱,別的人稱闍梨,阿闍梨。在我們中國,一般出家了,我們稱他師父,稱他法師,不可以稱和尚。和尚翻成中國意思就是學校的校長,這個寺院裏麵的方丈、住持,所以他隻有一個。通常稱呼稱“善知識”,這是對人很尊敬的稱呼,稱善知識、稱仁者,這都是很尊敬的,對菩薩都可以稱仁者、稱善知識。仁是仁慈的人,是這個意思,慈悲、仁慈的人這是菩薩。稱“大師”是錯誤的,“導師”也不可以稱。因為在佛門裏麵,大師、導師是隻有對佛的尊稱。有可是大師裏麵也有一種特殊,淨土宗的祖師稱大師。但是不是他活著在世的時候,如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都稱他印光法師,沒有稱大師的。他往生之後,佛教界裏麵公推他為淨宗第十三代祖,這稱大師。稱他大師,他自己不知道。導師跟大師都是對佛的稱呼,他能真正教人成佛作祖,有這種德行、學問,菩薩當不得如此稱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