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基隆海軍的起航(1 / 2)

隨著戰事首尾收拾工作的漸漸結束,基隆的各個部門也都恢複了正常運作,部隊進行了一輪擴軍,基本上參加過戰鬥的人員都升了官——士官也是官啊。

去剿滅海盜水寨的任務完成得頗為輕鬆,畢竟這次海盜行動規模太大,基本上算是傾巢出動,當基隆的部隊開到他們門口的時候,居然連像樣的反抗都沒有。寨中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王宇峰將他們全部帶了回來之後,也算成了基隆的人口。

李鴻盛將基隆的人員劃分成了三種,身份最高的是公民,公民必須服兵役,在官職任命上享有優先權,相對來講賦稅什麼的也比較少;人數最多的是平民,隻要老老實實過生活,基本上都可以衣食無憂,賦稅對比起公民來自然要多一些;地位最低的就是庶民,庶民一般都是罪犯或者是戰俘,不僅賦稅很重,而且活動範圍也很受限製,每年還要付一定的勞役,除非立下功勞,或者是十年不犯錯,那樣才能夠提升為平民。(賤民著實不好聽,而且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反抗,所以改成庶民。原本庶民和平民意思其實一樣,不必挑碴。)

這些俘虜自然是算作庶民,盡管受到了各種限製,但是畢竟隻要勞動了就能有吃的,比起水寨裏麵弱肉強食的狀況要好上太多了。而且後麵還有個提升的念想,麵對著基隆強悍的實力,倒也沒有人想要反抗什麼的。

對於占領後的水寨,李鴻盛頗為頭疼。這些海盜們占的地方都是易守難攻的,但問題是如今的基隆人手不足,根本分不出兵力來駐紮。但要是就這樣放棄也未免太可惜了。李鴻盛咬了咬牙,反正要訓練艦隊,幹脆就將原先最大的水耗子水寨整飭了一下,作為基隆艦隊的訓練駐地。以戰練戰、以戰養戰吧,李鴻盛如此想。

李鴻盛手上缺乏水戰的人才,隻能矮子裏麵拔將軍,從這次戰事裏表現優異的軍官中提拔了一個叫楊霄的作為海軍統帥。楊霄二十二歲,在親衛營已經算是大齡了,這次戰事中的表現也的確服眾。本來王宇峰有意提拔他在新建連隊裏麵做一個連長,不過李鴻盛查到楊霄之前也是漁民出身,好歹在海洋上混過,忠心也可以,便趕鴨子上架做了海軍統帥。對於轉眼間成為能夠與王宇峰平起平坐的高官,楊霄頗為不適應,不過好在他也不是愚笨之人,不久便明了李鴻盛是希望軍隊裏麵有個製衡,於是興致勃勃地去挑人了。可惜如今的基隆會水的基本上都在李家船隊裏麵,他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去找李鴻盛,結果卻得到了另外一個任務。

李鴻盛在這次戰事之後進行了反思,發現自己走入了一個誤區。自己孤懸海外,最怕的就是海上交通斷絕,可自己偏偏還一門心思窩在基隆練陸軍,別人打上門來別說主動出擊了,就連秋後算賬都要拉上船隊的水手才能成行。萬一這幫子海盜聰明一點,直接在海上封鎖,基隆便如同甕中之鱉,毫無還手之力。痛定思痛,李鴻盛在學校開了航海課,並將其列為必修課之一,每個學生每年必須有三個月的時間在海上度過。李鴻盛確信,隻有堅持下去,自己的海軍才能越來越強大,基隆才不會變成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