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書》為項王立紀讚曰:‘韓籍如林如山,為帥;項王如火如雷,為將’。何立為紀?帥為何?將又為何?將帥之爭,孰勝?”
“《太史公書》裏為項王立帝皇本紀,稱讚他:‘韓籍帶兵打仗,就好像森林與高山,深不可測,這是帥才。而項王帶兵打仗,就好像烈火與雷霆,勢不可擋,這是將才’。太史公為何要為項王立帝皇本紀?帥才是什麼?將才又是什麼?如果將才與帥才打仗,誰能勝?”
看到底下的少年們眉頭緊鎖,中年人也不禁得意起來,這裏說的是前朝的一樁舊事,當年嬴朝一統天下,但壓榨百姓極苦,於是,有義士如蜂潮般揭竿而群起,其中有一位名為項龍,此人不知來路,草根出身,但野心極大,滅亡贏朝之後,竟能壓服各路起義軍,分封諸侯,號為“霸王”。
前朝高祖皇帝不服,遂聯合眾諸侯,舉兵三十萬討伐他,但在洛水附近被其以三萬騎兵破之,諸侯聞風喪膽,三年不敢舉兵。後來,還是前朝高祖皇帝尋到了一位高人義士韓籍,讓他再領了三十萬軍隊才把他打敗。
在家品評天下名將,中年人年輕時也曾為此激昂拍案,更何況底下這群孩子呢?就連原本坐在左邊的那個呆呆看著窗外的麻衣少年也罕見地回過頭來,沉聲思索。
已飲了一盞茶,中年人再度發問:“如何?”
還是幼子搶先回答:“父親問了我們四個問題,孩兒能答上來一個,其他的就交給長兄吧!”
他說的長兄自然是指中間那個華服少年。
“你且說。”中年人示意他。
“父親問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刁鑽,”孩子露出氣惱的樣子,“但最後一個問題卻是太簡單了,自然是帥才勝,韓籍不就是打敗了項王,才被評為古今第一名將的?”
“多讀書,多讀書,”中間的長兄已然聽不下去了,兩人一奶同胞,如今胞弟發出可笑之言,他卻害臊地聽不下去了,“父親說帥才、將才,自然是要品評古今名將,如何能根據一時的勝敗去分呢?要是今日有一將才之將,勝了帥才之將,又當如何?”
中年人哈哈大笑,似乎對自己這個兒子很是滿意,幼子犯了錯,他也不計較,隻是微微點頭:“成華,你且說說。”
這是他的長子,薑成華,虛年十五;右邊是他的幼子,薑亦安,虛年十歲。
被叫做“成華“的孩子整了整自己的衣物,先是向父親一拜,然後才朗聲說道:“兒聞先生雲:本紀者,經緯;列傳者,縱橫。項王未稱帝,然嬴末啟初,其為經緯也!”
“兒子我聽老師說:太史公寫本紀,是為了記敘橫貫始終的經緯之人,而寫列傳,是為了記敘穿插其中的縱橫之人。項王沒有稱自己為皇帝,但在嬴朝末年到啟朝初年的這段曆史之中,他就是橫貫始終的人啊!”
“好!好!好!”中年人一連說了三個“好”字,“我兒如此年紀,就有這般見識,便是和神都裏那些公卿子弟相比,也是要勝一籌的了。
薑家本也是神都裏有名的世家,隻是九年前父親薑安世因為觸怒了皇帝,這才被貶到這晉陽城中做這一郡之守,此生恐怕再也無法返回神都了,因此父親也對兒子們滿懷期待,要他們光複祖先之德,如今聽到成華這樣有見識的言論,怎能不驚喜呢?
成華等了等,見父親沒有再說話,便繼續說道:“帥者,韓籍也,謀定而後動;將者,項王也,氣概絕世,身死之際,尤大呼,“此天滅我,非爾之功也”!
“帥才,是像韓籍這樣的人,總是思考清楚了然後才動手;將才,是像項王這樣的人,英雄氣概冠絕當世,即使是兵敗要死了的時候,也要大聲高呼‘這是老天要滅我,不是你韓籍的功勞’!”
父親又點了點頭,說道:“前一句妥當,雖是引用前人說過的話,但後人也再難有精進的可能了,至於後一句,項王此人,千百年一遇之奇才,難評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