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京城嘩變(3)(1 / 3)

初春的雨水總是分外清冷,萬國公館的一樓充斥著不同語言形成的噪音,大病初愈的皇帝臉色還有一絲蒼白的色彩,剛剛短暫的和各國世界的會麵已經讓他的額頭上布滿虛汗,連呼吸,都有略微的局促。

年輕的皇帝用極認真的目光打量了一遍這座夜幕中的萬國公館,暖色的燈光從房間裏透過通透的玻璃牆找到了屋外的桃花林,給月色下冷紫色的早春桃花,鍍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色,一時間紫金交錯,亦真亦幻,猶如仙境。

“朕上次來這裏的時候就想跟你說了……”皇帝用手指敲著鐵製的鏤空欄杆,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挑起的眼角瞥向在一旁垂手而立的年輕官員,從房間裏透出的燈光在這個年輕官員的側臉打上陰影,顯得他本來就立體的五官線條更加清晰。

“這個地方造的不錯,還真有點東海龍宮的味道。”皇帝漫不經心的稱讚著,而聽這句稱讚的人同樣漫不經心。

年輕的皇帝向一邊的小太監使了個眼色,小太監立刻會意,拉上了拉上了厚實的門簾,物理的光線頓時被擋嚴嚴實實地擋住,歐式風格的陽台上也隻能借著月光的亮度才能變得清方向,好在今天是十五,天空中的冰輪格外明亮。

皇上大病初愈,被冷風一吹,輕輕地咳嗽了兩聲,下意識地拉了拉明黃色的披風,提著暖爐的小太監向他靠近了一些。可是皇帝似乎並不喜歡被這樣關照,瞥了一眼那個好心的小太監,小太監識趣地退回了原處。

“上次朕囑咐你察清陵衛的事情,現在察得怎麼樣了?”

年輕的官員跪下回話道:“皇上恕臣無能,難有頭緒,還請皇上另擇賢能,委以此重任。”

高高在上的皇帝高傲地點了點頭,似乎結果已是他已經是他意料之中,向年輕的官員做了一個平身的手勢,說道:“不必自責,滿朝之中若是你都查不出,朕看,也沒有人能把真相查出來。”

年輕的官員站起身來,說道:“如此一來,皇上是不會甘心的。”

“知朕者,瑄瑜也。”皇帝已經忘了,剛剛自己已經用這樣輕描淡寫的語氣讚賞過同一個人。“那依你來看這件事應該怎麼辦。”

年輕的官員胸有成竹地一笑,說道:“食之無味,棄之無妨。”

“棄之?”皇帝皺起了眉頭,歎氣道:“後患無窮。”

年輕的官員又提出了另一建議:“既然如此,莫如毀之,斬草除根,則我大清可安枕無憂。”

皇帝讚同地點了點頭:“毀之固然為上,然則敵暗我明,敵眾我寡,何以毀之?”

少年氣定神閑,似乎這個問題早已在他的計算之中,隻聽他一字一句地說道:“若無利刃,不如借刀殺人。”

“哦?”皇帝饒有興致地挑起了眉毛“那不知瑄瑜打算問誰借刀,不會是要朕問朕的親額娘借吧。”

年輕官員的眼睛看向了萬國公館一樓的大堂,那裏,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大使們正在和他們的夫人一起感受著在異國他鄉卻又頗具故土風情的舞會,紅酒,香鬢,紗扇,雪茄,水晶燈和圓舞曲,都讓他們一時間忘記了身在異鄉的異客身份,在這充滿西洋格調的宮殿裏一晌貪歡。沒有人注意到,在宮殿的二樓,有兩雙眼睛正在盯著他們,而其中一雙屬於這個國家最尊貴的男人。

“皇上您看”年輕的官員說道:“他們玩兒的這樣快活,也是時候該讓他們交點租金了吧。”

皇帝眼中添上了一絲笑意,說道:“看來瑄瑜要借的不是刀,而是一把洋槍啊。”

年輕的官員報以同樣的笑意:“微臣愚鈍,不會舞刀弄劍,要是殺人的話,還是洋槍用得順手,這樣才不會失手。”

萬國公館裏死了兩個洋人,這條新聞向一顆重磅炸彈砸醒了還沉侵在春節喜悅中沒回過神來的人。

死人這種事情可大可小,在這個年代,大都都是以私了收場,但是偏偏這次死的是洋人,而且偏偏這其中一個洋人還是法蘭西公使的親生兒子。

李冼剛一聽到這消息,就匆匆忙忙到了他的老師府上。

“師傅,那個洋人被殺的事情,是真的嗎?”

沈哲喝了口紅茶,點了點頭。

李冼似乎對沈哲事不關己的態度很不滿,湊上前去說道:“師傅要置身事外嗎?”

“我倒是想。”沈哲拍了拍李冼的肩膀,說道:“就像你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

“那師傅打算怎麼辦。”

“殺人嘛……”沈哲用濕毛巾擦了擦手“自然是要償命的。”

“可是師傅,學生聽說,是因為那兩個人在京城無惡不錯,不知道有多少好端端的姑娘被他們糟蹋了,況且他們還自仗有法蘭西撐腰,對我大清大家侮辱,這種人,死有餘辜。”

“我也覺得他們死有餘辜,但是殺人償命,這是天理。”

“但這是懲惡揚善,替天行道。”

“這也沒有辦法,既然是變革就注定要有有人犧牲,殺他的那些人既然選擇了做英雄,那麼就該有視死如歸的氣魄。法蘭西現在我們有得罪不起,現在是還好法蘭西國內動蕩,要是放在十幾年前,肯定又要以此為借口犯我大清疆土,而且這次被殺的法蘭西公使的公子,要是沒有一個交代,人家憑什麼福氣。”

李冼很是不服氣:“那法蘭西欺辱我們的還少嗎?”

“這就是強國和弱國的差距,這就好比如果你現在出國,我能告訴你的,皇上能搞借你的,隻有在外國要入鄉隨俗,別犯了人家的忌諱,給朝廷找麻煩,而像英吉利或者法蘭西這樣的國家就會對他們即將遠行的人民說‘無論你走到哪裏,都要記住,你的祖國是你最堅強的後盾。’我們現在是弱國,不懲治這位英雄,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百姓為他的一是仗義喪失他們的兒子,丈夫,兄弟,你說我對得起誰比較重要。讓他們為國而死,也該算是對得起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