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達到煉鋼要求的黏土坩堝有了,經過反複提純的石墨礦李月手裏也有不少,不過要控製滲碳碳量則需要花上一番功夫去試驗。
煉鋼會遇到的具體技術難題,李月自然是完全丟給了工匠們去解決,她隻派出人手把冶煉的經驗和各種原始數據一一記錄,並監控進程把一些明顯不科學的改進方案否決。
這一年的新年,還是如同往年一樣無趣,唯一有趣的隻是李月參與研發的煙火,經過不斷地改良,很多的煙花已經非常有觀賞價值,當然出於保密方麵的顧慮,煙花隻在皇城燃放,尋常百姓隻能遠遠看著。
初一時,李月突然濕性大發,她發現自己來到唐朝還沒抄過詩。沒抄過詩怎麼能算是穿越者,然後她就非常無恥地抄了把很應景的詩,念了出來——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名篇一出,自然是滿座皆驚。
帝後聽到這首短詩後是喜憂參半,不知該做什麼表情好。李弘和李賢以及他們的小夥伴們更是驚得下巴都要掉出來了。
詩句一念完,李月就有點後悔了。她此時突然想起,古人作詩一般也是和著一篇文章,這首絕句如果單獨出現本來就很突兀,已經露出了馬腳,而且自己連聲韻平仄都還沒學好,還一抄就是一首千古名篇,以後別人再要她再作什麼應景之作,她可不一定記得合用的名篇,更作不出錦繡的文章,是一定會被人發現是抄襲。
好在她隻是突然念出,還沒說這就是自己作的,趕緊傻笑著掩飾,“去歲在外遊玩時,偶爾聽得的殘句,也不知是哪位高人所作,今日才想起,念出隻是覺得很應景,很應景。”
這是破綻百出的謊言,不過眾人這時卻是長長地出了口氣,一個幼女算學造詣登峰造極,奇淫巧技也能被你說得頭頭是道,這也就算了,要是文學功夫也是大師級,那就是純粹的妖孽了,他們更願意相信李月的謊言。
對王安石的名篇品評了一陣後,眾人還是意猶未盡,不斷地向李月打聽是哪裏聽來的,李弘和李賢甚至都想去派人去尋訪那位高士。
李月哪裏能把幾百年後的大文學家王安石給他們找來,隻好推說不記得了,讓眾人又是一陣歎息。
晚上李月好好地反省了下自己,鬱悶了一陣後,她很快開始慶幸自己還沒腦殘,這年頭也不興詞作,沒上來就抄首“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什麼的。
那種詞句一出,就算再受寵也一定會人頭不保的。
詩句風波並沒有持續多久,反正知道李月斤兩的都不會認為這詩是她作的——她連字都寫不好,哪裏可能作出這等大氣上檔次的傳世名篇。這一名篇的作者身份自然引起了朝野的一陣熱議,不過誰也不可能議出個靠譜的結果來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