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黎澤幾個人跑去學校外麵慶祝,一首《我的未來不是夢》,讓眾人感到十分開心並且感動,開心的是這首歌已經紅了,自己也有參與到其中;感動的是作為兄弟,黎澤沒有忘記他們,無論是這首歌還是活動之後的采訪,都叫上眾人一起。
開心的眾人自然是都喝多了,尤其是黎澤被眾人灌得最後連路都走不了,還是大哥高睿峰和二哥戴淮一路上輪流將他背回的寢室。
第二天黎澤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眾人正坐在他們寢室翻開著麵前的報紙。黎澤仔細一看,那報紙放在桌子上,碼成了高高地一堆。
見到黎澤醒了,眾人圍了上來,張賦宇激動地對著仍處在迷糊狀態中的黎澤說道“阿澤,這下我們可火了!你看看,這些報紙上麵都在說咱們的事兒!”
聽到此話,黎澤頓時清醒了,雖然早已清楚將會是這樣的局麵,但這畢竟是自己第一次在這個時代公開發聲,黎澤還是想看看這些報紙到底怎麼報道的。
“金庸接班人——《英雄誌》作者黎澤!——《明報周刊》”
“《英雄誌》一出,誰與爭鋒!——《東方日報》”
“華語新武俠!《英雄誌》作者令金庸落淚盛宴——《蘋果日報》”
“勵誌神曲《我的未來不是夢》,令金庸哽咽——《香江娛樂報》”
“香港中文大學新生合唱《我的未來不是夢》,唱哭全港媒體——《香江新聞報》”
“金庸盛讚《我的未來不是夢》,唱出香港精神,港人情懷!”
“香港中文大學奇才黎澤,金庸盛讚的文學驕子——《大學生報》”
“《英雄誌》作者現場高歌《我的未來不是夢》,令金庸哽咽回憶創業當年——《太陽日報》”
“金庸力推黎澤新作,稱其將改變武俠小說格局——”
“江湖新掌門!金庸弟子黎澤橫空出世——《都市日報》”
“金庸、馬麟、董橋盛讚的文學鬼才,曾一夜創作六萬字!——《天天日報》”
“香港年輕一代的表率,文以載道,歌以勵誌——文彙報”
就連和《明報》一向不對付的《星島日報》,也不得不做了相關的報道:“《英雄誌》大熱,作者黎澤稱將改變武俠小說格局。”
就連一向和北邊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相關媒體此時也忍不住站出來就此事表態:“有關部門稱:《我的未來不是夢》真實反映了華人的內心態度——《大公報》”
“新一代文豪:《英雄誌》作者黎澤收入不菲,或有望成為百萬富豪——《信報》”
“武俠小說新機遇——《英雄誌》作者倡議華語新武俠!——《香港商報》”
“《英雄誌》舉辦媒體見麵會,金庸坦誠作者已可接班執掌武俠大局——《南華早報》”
“華語電影改編新風潮倡導者——黎澤——《電影雙周刊》”
“金庸終將掌門之位交出,《英雄誌》黎澤開創華語新武俠——《壹周刊》”
黎澤仔細看了一下,幾乎全香港所能買到的報紙雜誌上麵都有關於昨天媒體見麵會的新聞,上麵無一例外的都詳細的報道了昨天發布會的相關情況,而很多媒體已經開始用“金庸接班人”這樣的稱號來稱呼他了,最有意思的當屬《電影雙周刊》的報道了:
“眾所周知,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香港乃至整個東南亞都具有怎樣強大的影響力,如果這些作品能夠經過先進的電影改編,將會產生怎樣巨大的電影票房,盡管武俠小說這幾年已經走入低迷,但黎澤的出現令這股武俠小說的頹敗之風一掃而盡,華語新武俠的概念在筆者看來,不僅適用於武俠小說的創作,更是非常適合武俠題材電影的運作。自李小龍之後,似乎華語電影再也沒有機會能夠在歐美市場引發熱議。傳統功夫片在北美票房的失利也告訴我們,功夫片不是萬能的。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黎澤先生所提出的華語新武俠似乎給了我們電影人一個全新的方向,那就是武俠片。如果能夠結合黎澤先生在華語新武俠概念中所提出的發展趨勢,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武俠片將再度崛起,甚至將成為香港電影繼功夫片之後,在海外的又一塊金字招牌。”
黎澤仔細的看完了《電影雙周刊》上的這篇報道,越看越心驚,這篇報道中所講述的構想,完全是後世香港武俠電影發展的情況,而這其中,金庸的作品也在一期間多次被搬上熒幕,要知道現在可是1982年,邵氏傳統的武俠片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後世那些知名的大導演還都沒有機會能夠完全獨立指導作品,就連“新浪潮”的幾位代表性的人物,現在也都還沒有在電影圈中有機會展現出自己的思想,這篇報道就已經能夠如此準確的看出未來香港武俠電影的發展,如果不是看到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電影雙周刊》的主編陳柏森,恐怕黎澤都會認為這篇文章的作者跟自己一樣,也是穿越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