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空間跨越(2 / 2)

而且,澤塔係統的階段性任務就是引領人類構建第三鏈DNA。

想到這裏,張勝便將地球的基因工程遠程啟動,他早已將自己的DNA複製樣品保存在生物研究所提供給國民醫療,但凡是決心投身於人類進化的科學家都可以自願接入第三鏈DNA。

目前張勝的腦域虛擬時空已經接入了五百多名地球科學家,他們都是用張勝的DNA構建第三鏈基因,從生物學的意義上說,父母賜予孩子兩條DNA形成了人類這種生命,而張勝給出了第三條DNA,已經是擁有三鏈基因新人類的第三位生身父母。

雖然說張勝作為父母可能不太恰當,但是生物學意義,倫理學意義上張勝的基因確實成為第三條DNA存在於那507名科學家的身體內,並且提供給他們進一步的智商,超越800年的生命,超越地球任何生物的體魄。

而現在,張勝將大規模反物質能源製備成功,地球的基因進化就能開始大規模進行,不再有能量上缺點。

隻需要最多兩年,地球新人類的基因就能普及第三鏈DNA。

張勝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人類的天父。

張勝在大烏號的指揮艙內部脫下機甲,撫摸著這台被他帶著多年的夥伴,雖然現在技術進步後,穿戴機甲的神經痛感已經被屏蔽,可是回想起來最初對接神經的痛苦,反而還有一些懷念。

下一刻,大烏號警報傳來,負責信號監控的戰士立刻來到張勝身邊彙報,“尊主,我們投放到海王星的探測器消失了。”

張勝眉頭一皺,第一時間覺得不可能,因為海王星探測器本身就是聚合合金材料,雖然不能抵抗超過六千攝氏度高溫和零下100度低溫,但是在太陽係內部,隻要不接近恒星太陽,探測器不可能失聯。

目前毫不誇張地說,太陽係內,地球文明已經是獨一擋的存在。

“啟動星海號的量子探測,我們每一個探測器內部都有內置的一顆通信電子,上麵有經過改造的微粒,可以在量子層麵與我們終端進行信號互動。”張勝說道。

量子糾纏,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形成糾纏的微粒,無論距離多遠,都能保持和對方一樣的行動,可以用來進行超遠距離信號傳輸。如果將這兩顆微粒進行維度展開,刻畫芯片電路,就是兩台相互聯網的超級計算機。

地球文明雖然還沒有發展到給一顆電子加工成計算機的技術,但是簡單的進行信號感應還是可以做到。

“尊主,星海號已經嚐試,量子感應信號的位置……在8光年外……”這名戰士有些不確定地說。

海王星就在太陽係,探測器也是在海王星附近失聯,為什麼通信量子會出現在8光年外?

張勝不怎麼驚慌,而是淡定的問道:“8光年外?哪個區域?”

戰士回答:“天狼星……”

張勝心中一沉,這就是他覺得不妙的地方。從推論上猜測,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不太好接受。

也就是說,在海王星附近,存在一種通道,可以將量子微粒直接跨越8光年傳送到天狼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