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空間跨越(1 / 2)

漆黑的宇宙中,無數星係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在銀河係的太陽恒星星係,最大的氣態行星,木星附近,人類的艦艇在木衛二停留。

這是張勝的艦隊,為了這次木衛二的反物質大量提取,地球做足了準備。有量子糾纏的通信技術可以及時通信,所以地球第一時間就分享了張勝的是實驗成果。同一時間,地球上張勝留下的實驗計劃開始實施,確定了反物質製備的技術安全性,地球便能夠開發更高密度的能源。

利用反物質能源,地球上的數據處理能力,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武器技術都能得到質的飛躍。縱觀人類曆史,就是一個不斷開發能源使用技術的曆史。從原始人發現並利用火源開始,慢慢演變到木柴燃燒,煤炭燃燒,到了近代的電力,核能等等。

而如今,張勝大量製備反物質,標誌著地球能量終於再次飛躍。

張勝坐在“大烏”號星際艦艇的指揮室,下令艦隊返航。

截至2026年7月,張勝親自來到木衛二試驗的這一天,地球新人類聯邦已經組建了三艘地球軌道恒定星艦,兩艘星際短距離航行星艦。張勝所指揮的“大烏”號,就是繼“普羅米修斯”,“燧人氏”,“黎明”,“星海”號之後的第五艘星艦。

其中“星海”和“大烏”是短距離星際航行艦艇。主要能源是可控核聚變,艦艇材料框架是地球最寶貴的星核合金,在框架之間的大部分零件采用的是高密度鈦合金以及聚合合金。

之所以稱它們為短距離航行,不是它們的能源不夠,也不是它們材料太差。實際上從能源角度,它們就算是在宇宙全速航行一千年都不會枯竭,他們的材料也是宇宙之間通用的高級材料,星核合金隻有超新星爆炸才能破壞它。

它們隻能被稱為短距離航行星艦的原因是,航行速度太慢,在宇宙空間裏這兩艘星艦的全速隻能達到百分之一光速。

雖然百分之一光速已經是很可怕的速度,足夠星艦脫離任何一個恒星的引力。但是在這個連光速都嫌慢的宇宙空間,區區百分之一光速,實在不夠看。

張勝帶領的兩艘星艦從地球軌道飛來木衛二,用了60小時,接近三個地球日。主要是目前星艦全速航行隻能持續小段時間,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加速和減速。

不過這種落後的苦日子就要過去了。一旦有了反物質能源大量使用,地球對於四大基本力的融合就能很快完成。

眾所周知,四大基本力是已知宇宙的力與能量的基本規則,而宇宙大爆炸之後,物質產生出來就是因為隨著溫度降低,四大基本力逐漸分化。想要逆流而上統一四大基本力,就需要海量的能源。

反物質能源才能勉強可以讓四大基本力有融合的可能。

在目前的地球科學界已經通過核能做到了電磁力和弱力的結合,但是完全無法做到強力、引力與電磁力或者弱力的任何交叉。

四大基本力是物質產生,元素誕生的基礎,是科學的一大標杆。

張勝在這一步所作出的成就舉世矚目,若不是他這位神明的引領,人類想要大規模製備反物質,恐怕還需要上千年時間。

“接下來就是大規模將新人類的基因進化,目前新人類的生命完全不能支撐海量的科學研究。短短一兩百年的生命根本無法讓文明的發展加速。”張勝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