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寶物,有時候未必帶來的都是好事。
看官兒,您現在知道,憐珠劍主體被毀,已不複存在了。
最初的兩位高人早不知所蹤。有說隱居山林的,有說慘死的,有說改名換姓、說不定就混跡在坊間的。
而那五枚銅錢,自三國以來,一直散佚流通於民間。
五幣,在不同家族手中流轉,它們沾染了人的貪心,吸收邪念、日夜供養,愈發增強其力量。
寶物啊,遇好人則變好,遇壞人則更壞。
可由於人心的整體趨向和貪婪性,五幣裏頭的靈氣,不可避免地聚集、蛻變、成形,最終逐漸變為凶獸。
這樣一來,寶錢們從神器逐漸轉凶。加之凶獸有了靈性,又被封印在錢幣內,狂暴至極,更增憂患。遂五幣變成了詛咒和一種權力的象征,高人聽到就心驚,避之不及;普通人則聞風喪膽,敬而遠之。
越是有人怕的東西,就越是有人趨之若鶩。
在江湖中,流傳著一位見過所有寶錢與真憐珠劍本體的「五寶散人」,他寫過本《柳浪傳記》,這是個話本兒。裏邊胡亂編了些書生與秦樓女子的風月故事,坊間人對其中的曖昧情節津津樂道,實際作者文筆拙劣,不經細看。
然而,很多大家族均對這話本畢恭畢敬,奉為圭臬,幾乎人人家中都留有一本收藏用的拓本,有的還要把它放置高處供起來。
這主要是因為,這話本中間出現了某一片段,十分離奇詭譎,和什麼柳浪、秦樓一點兒關係都沒有!隻隱約涉及五枚神奇錢幣的規則,真假難辨。
現摘錄部分如下。
“「憐珠」全解:
壹、五幣凶性過大,普通人碰不得,三日暴斃。即便特殊命格,一人手中最多能執一枚,凡兩枚必死;木幣在手時,無虞,可執多枚。
貳、由於相生有情,五幣可以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依次被找到。(如:你有了火幣,它會指引你去哪找土幣;你有了水幣,它會指引你去哪找木幣。)
叁、集齊五幣的人們,彙合後,當年的憐珠劍本體會現世。第一個觸碰到劍的人,如用劍自刎,可用自己生命,換取最仇恨之人立刻死去。
若以自己的陽壽獻祭,就能實現任何一個對等年數的俗世願望。
肆、五幣的功能:
金幣:出自一位富商巨賈隨身攜帶的幸運寶錢。可增強勇氣、武力與正偏財,主財運亨通、行事勇猛、快刀斬亂麻;
木幣:一名仁壽醫者,曾將一銅錢放入草藥中熬湯,救活了將死之帝王,可使平安,百毒不侵,替人除病消災;
持有木幣,能讓人突破單枚限製,從而不隻可以駕馭一枚寶錢。
水幣:傳聞出自一位書生趕考路上,捐給乞丐的錢,機緣巧合,後來他功成名就。這枚錢主仕途與青雲直上,魁星加持、隱秘情報交流、多貴人幫扶;
火幣:不明來處。通體發紅,主強運附體,各方麵都心想事成;然速發速毀,所以無法呆在同一人手上太久,凡四十九日夜,必須轉贈——否則,必強烈反噬擁有者。
原因未知。
土幣:一位大官過世下葬時,嘴裏含著的壓口錢。由何家發丘中郎將帶出,這錢可隨時許願,類似聚寶盆的功能,主各種資源的積累彙集——不過,要以德行來換,取厚德載物之意;
土幣可以追蹤到其他四幣的具體地點,或混淆視聽、隱藏所有幣的地點信息。
伍、每次,待憐珠劍出世後,五幣會自行四散於世間各地,等待下一次回歸重聚。
陸、除非當年的鑄劍人回歸,則五幣永遠存在於世,不得銷毀。
——注:「荷碧」扳指能封印憐珠劍並毀壞五幣,日前,未知具體方法。”
…………
最後的這行小字,爭議頗大,很多人都說最後這句一定是假的,說可以毀幣,又沒有方法!和白說了似的。
此典籍原版也被爭搶,有人說此書係杜撰;
有人說,是某陰門或某名門望族的後人,假托散仙之名,而留下的天機;
可能是卿家人吧,他們說。
因為那個卿家祖上是有名的劊子手,常年跟隨皇室辦事,極擅兵器,說不定憐珠劍就是……
…………
總之,大家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柳浪傳記》有許多版本,根據民間可靠消息,與陰門這些年大體情況,上麵的這版裏麵所摘錄的,還算比較可信。
看官兒哪,恕我直言。很多事兒,越傳越添油加醋,愈發顛倒夢想、不可理喻。
您可千萬別當真,隻當故事看!
可歎可笑,五幣的事被吵來吵去,反複如是幾百年,在他們口中變成了珍貴無比的「五帝錢」。
最終千言萬語彙成一句:
“誰家能集齊五帝錢,誰就能一統百家陰門江湖!”
…………
時間,轉瞬來到長庚下凡為人之前。
在說長庚她們輾轉輪回之前,我們得聊聊「四大陰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