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政治挽歌(1 / 2)

莊嚴肅穆的早朝上,薛定搖一襲素衣,長發半綰,立身於大殿中央。這大概是在十歲之後,她第一次穿上女裝,卻是在麵臨生死決斷的朝堂上。

十三曹令左玄暉持笏出列道:“陛下。薛定搖女扮男裝,牝雞司晨,欺君罔上,此乃罪一;為掩藏身份,謀害虢陽公主,此乃罪二;為政期間與逃犯梁平秋臭味相投、配合默契,而梁平秋如今逃往北殷,已易其主,薛定搖也難逃敵國奸細之嫌,此其罪三。數罪並罰,合該淩遲處死,以儆效尤,以正國法!臣請陛下明鑒。”

身為禦史中丞的杜之問看著薛定搖,回想著往昔戰場上她吃過的苦、受過的罪。終於於心不忍,不顧父親杜彧的反對站出來道:“陛下。臣以為,不能因為薛定搖的過錯,就完全忽略了她的功績啊!薛定搖自先帝在位時,便官有品階。六王之亂,自請上計,立功立言。被貶軍營,無怨無悔,多立奇功。流放下縣,不懼貧苦,勵精圖治。封侯拜將,身體力行,變法改革。為政十五載,鞠躬盡瘁,公而忘私。像這樣的一個人,寒微門第,落魄前生。旦逢機遇,奮起直追!不較釵婦爭錙銖,敢與丈夫論短長!有這樣意誌的人,有這樣胸懷的人,有這樣遠誌的人,我南齊的大好男兒中能有幾人?!臣請陛下,以公允之心,斷薛定搖之案。”

人與人之間的際遇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著改變。大概薛定搖也沒有想到,在當今這個眾朝臣都對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情形下,站出來為自己說話的,竟然是曾經在城門外喝令自己下馬執轡的杜之問。

隻是眾人皆知的是,這番庭審不過是走個過場。麵對薛定搖這樣一個敢於挑釁君主權威、藐視國法的人,處以極刑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所以麵對為薛定搖開脫的杜之問,征元帝並沒有多少理智和仁慈,但見他緩緩開口反問道:“杜愛卿的意思是,從先帝到朕,這個朝廷仰仗的,是這麼一個欺君的女人,是嗎?!”

“陛下,臣絕無此意……”杜之問一聽,慌張跪下。

“蔑視先祖,藐視皇威!來人,將杜之問拖下去,杖責一百,貶為平民,永世不得為官!”征元帝震怒道。

薛定搖沒有想到會將杜之問牽連至此,於是慌忙跪身,未等開口,卻已聞身前大鴻臚寺卿杜彧俯身求情道:“陛下,養不教父之過。杜之問言行有失,皆是老臣一人之過。老臣,願代子受罰。千求萬祈,陛下恩準。”

征元帝冷漠地看著台階下這對父子,毫不留情道:“大鴻臚寺卿年事已高,怎能受刑?不如,就卸甲歸田,告老還鄉吧。”

眾朝臣皆知,杜彧的夫人馮圓圓與征元帝的生母是莫逆之交,所以往日為政期間,征元帝總能把為數不多的仁慈給與杜家一族。而如今在薛定搖的案子上,帝王就連杜家的顏麵也不打算給,足見此事已經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了。

薛定搖心中明白,天威之怒,沒有辯駁可言。於是跪而言道:“陛下。薛定搖不死,君威不存,國法不立。罪民甘心認罪伏法。請陛下,饒了一幹人等吧。”

征元帝沒有理會薛定搖的話,繼續看向眾朝臣問道:“滿朝文武若無異議,方才曹令所言,皆為準奏!”

噤若寒蟬的朝堂上,再無一人敢言。

正當征元帝再度開口,欲給薛定搖斷罪時,大殿門外傳來一陣蒼老的聲音——“老臣攜先帝禦賜丹書鐵券,求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