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圖改議政(二)(1 / 2)

“細看近幾年發生暴亂的郡縣,地方百姓麵對的,是官府的苛捐雜稅、橫征暴斂,是農奴地主的鞭撻欺辱、恃強淩弱。這些像是一座又一座大山,壓在百姓的肩膀上。壓得他們直不起腰,抬不起頭,日子過得沒有底氣,生活過得沒有尊嚴!像我這樣的人看了,我會,心如刀割。”薛定搖此刻用了些力道指著自己的胸腔,鼻頭泛了紅,殷切的眼眸中閃著微微淚光,“一切動亂的根源,在於不完善的製度、在於執掌權力的人。若不從源頭解決這些問題,天下潰畔,事窮計迫。悔之晚矣。”

郭孝之聽著這樣一番話,神情也變得嚴肅起來,但見他歎了一口氣,思索著道:“官場上,人家都是在酒杯裏討好處,你呀,是在刀尖兒上討難處。你要知道,這個頭一開,拔出蘿卜帶出泥,你要得罪的,是多少利益集團。有多少人要買你的命,盼著你死?而你所保護的那些百姓,受你恩澤卻手無寸鐵,他們不僅帶給不了你任何好處,說不定還會因為改革變法滋生出來的弊端辱你、罵你。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無利可圖,無名可撈,你說你找這不痛快幹嘛?難道就為了一時惻隱,搭上自己的仕途甚至性命嗎?”

聽其言,觀其容。薛定搖看著她們二人,自知他們似乎是不願舍身力諫的。身處朝堂,各有立場、都有難處。薛定搖隻好苦笑一聲,垂下眼道:“我本是個大字不識,德行有虧的鄉野豎子。能成為老師的學生,能進入朝廷為官為將,已經是命運的饋贈了。我哪裏敢奢求攢多少名、求多少利。家財散盡也好,臭名昭著也罷,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未來的方向,是前方的道路。不論是孤獨難熬、無依無靠,還是危機四伏、險象環生,這都是我要去走的路。”說完這一席話,薛定搖起身又道,“今日叨擾,讓二位兄長為難。是我薛定搖不識時務。就此別過吧。”言罷意欲轉身離去。

“牽一發而動全身,改革變法這條路,你走不通的!”見她折身要走,郭孝之看著她的背影急切警示道。

薛定搖駐足側首,河水流動的光影映照著她堅毅的臉龐,但見她側首而視,眼神果決:“日日行,不怕千萬裏;常常做,不怕千萬事。何懼之有?”

此刻,燭光倒影入水,藍與綠交織的水紋瀲灩成溫暖的橘紅色。微微暖光照耀著薛定搖離去的路。

雖然會被一時的失敗所影響,會灰心氣餒,但是對於一個有著堅定的理想目標、一個真正想要成事的人來說,她總是有強大的心態去調整暫時陷入沮喪的心境,總是有不竭的精力去尋找更多的支持。

離開大鴻臚寺卿的府邸,薛定搖來不及休息。即刻又奔走至禦史大夫湯徵處。湯徵被貶至江朔六鎮,不日出發。清流一派的眾官員相約來為他送行。薛定搖此番前來,一是給湯徵送行,二是希望通過這次集會,將改革變法的思想與清流一派眾臣子商議,以期共同奏議。

此間禦史大夫府上,左丞相沈觀行、禦史大夫湯徵、太常大夫盧皓臨、太仆大夫房璟琮、廷尉南文鼎之子南伯煥皆在其列。其中盧皓臨是前任太常盧肇清之子,繼承了父親的九卿之位,也算得上是世卿世祿了。而廷尉南文鼎長久以來不涉黨爭,算得上是中立之臣。故而此番為湯徵送別,南文鼎以調查前太中大夫宋越之死、公務繁忙為由,隻吩咐其子南伯煥替自己前來送別湯徵,以盡同朝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