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兩黨互嗆(1 / 2)

薛定搖聞言自知他沒安好心,隨即反駁道:“若論位高權重。右丞相因占了姓氏之便,多為人稱呼左相。以至於朝野內外不辨事理、不明是非者奉您為群臣之首。也未曾見您多加辯解,枉擔虛名久矣。既然名號已經如此響亮,何不順水推舟往江北而去,外交立功而由虛向實呢?”

“你,你這說得什麼話。”薛定搖一席話氣得左逢年臉紅脖子粗,多少有些掛不住麵子,即刻向征元帝尷尬笑著解釋道,“陛下,不是,您聽臣解釋,這個姓氏啊都是老一輩傳下來的,臣也不能數典忘祖、改名易姓不是。”

征元帝見左逢年捉襟見肘的模樣,又見兩黨之間對於家國大事如此推脫,頓生慍怒:“眾卿如此推脫,莫非是因為貪生怕死嗎?”

一時之間,朝堂頓時安靜下來。

沈觀行人情練達,怎能不知左逢年心中所思所想。隻是如今清流一派在朝堂上人單勢孤,十三郡內也多有動亂,他萬萬沒有舍身離去的道理。正當眾臣工竊竊私語之際,沈觀行合起廣袖,以退為進上疏道:“回陛下。眼下正當戰時,外政邦交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老臣身為一朝丞相,責無旁貸。臣願往北殷,以議邦交之好。”

薛定搖有些驚訝地看向沈觀行,勸導帝王主動停戰而明修內政是清流一派眾臣子的理想,如今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得到了陛下的同意,正是需要穩坐朝中肅清內政的初始階段、也是關鍵時刻,她不明白為何老師會選擇同意出使北殷。正當薛定搖詫異之際,沈觀行忽而抬首補充道:“然而畢竟是我朝俘虜北殷將軍在先。為防北殷破釜沉舟,再動幹戈。老臣請擔西北軍中糧草調度權。議和在先,戰備在後。以輔功成。”

薛定搖聽此一言,一時驚疑。用糧草調度權引起左逢年出使北殷的興趣,是自己與梁平秋的謀劃。為什麼老師也知道?還是說無獨有偶,老師也想到了這個方法?疑惑間薛定搖看向了梁平秋,隻是梁平秋巋然不動,似乎在刻意避開她的眼神。薛定搖也就隻好存疑。

果然,一聽到糧草調度權,左逢年當即眼饞。正當征元帝思索著開口:“沈老丞相言之有理啊。既然如此……”

“欸欸欸。陛下,陛下,請聽微臣一言呐。”左逢年見征元帝竟然真的答應沈觀行這個要求的心思,笑嗬嗬道,“呃,方才推脫,實為不敢爭功的虛懷說辭。臣以為,沈老丞相年事已高,身體欠安。就這樣派遣他老人家去往北殷水寒之地,知道的,是陛下重用能臣。不知道的,隻恐猜忌陛下不惜老臣呢。如此安排,實在欠妥啊。”

疑心深重之人必恐旁人疑之。左逢年一席話一陣見血,正中征元帝最在意之處。看著征元帝表情有些難堪,左逢年自知上諫已奏效,於是再次開口道:“臣雖不及沈老丞相博聞廣識,卻也忝列丞相之位。為全陛下之誌,微臣願置之死地而後生,前往北殷談判。無論身處如何境地,誓必力及功成,以期功不唐捐!”一語言罷,撩袍而跪。伏請準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