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撤銷布防(1 / 1)

自助者天助之,次日一早,衙役許升大喜過望地跑來,衝著正在洗臉的薛定搖喊道:“大人,大人,咱們發財了!發財了!”

薛定搖拿著締巾一邊擦著臉一邊出了臥房的門笑著問道:“什麼事兒啊,這麼高興?”

但見許生手捧一堆玉石上前一步:“玉!在山腳下挖水渠的工匠們,挖到玉了!”

薛定搖聞言,眼睛頓時閃過一抹亮色。她看著晨光下許升手中閃爍著點點微光的玉石,輕輕觸碰著它們的肌理,觸感微涼的指尖似乎撥動了沉重已久的心弦。

群山漫野之間,監察刺史湯徵、巡按刺史杜之問、副監刺史郭孝之在薛定搖的帶領下前來視察溝渠工事。

看著眼前赤膊上陣的匠人、已具雛形的工程,湯徵捋著胡須慨然道:“建溝挖渠,開鑿水庫,以水利之工補天時之差。工在當代,利在後世。也就隻有你薛定搖敢想肯幹了。”

薛定搖聞言隨即明白這是湯徵在責怪自己做一些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於是懷拙直言道:“刺史大人謬讚。定搖雖為一介武夫,卻也知為政裕民的道理。待此工程竣工,崮良縣的百姓不至於再受旱澇氣候的困擾,田地裏的糧食得以豐產、穩產,也能通過稅收充備地方糧倉與中央國庫。支援國家所需。隻不過今年除崮良縣外,天水郡其他縣邑因為行政混亂,錯過了種植秋季糧食的最佳農時,若秋收的收成不利,那下半年的稅收,隻怕會有困難。”

湯徵聞言駐足,剛要開口。又看向杜之問、郭孝之,似乎他接下來要說的話,不宜有他人在場。

薛定搖靈機一動,隨即看向杜之問道:“素聞杜大人尤愛珠玉,工程開鑿過程中在不遠處山腳下剛好發現了一塊難得的玉田,不知大人是否有興致前往觀賞一二。” 薛定搖知道杜之問的家風高堂和睦、兄友弟恭。而他雖然時有忤逆,卻也有顆孝敬之心。他的母親素日最愛精美玉器,此番山水一重、去家萬裏,待回京門,總歸是要帶點什麼回去以敬高堂的。

“玉田?”杜之問頓時喜出望外,“那本刺史自然得前去查鑒一番。一語言罷,方要提裾離開。

郭孝之察言觀色間已見端倪,自知此時不該留步於此,於是上前一步道:“我也隨杜兄前去開開眼界。”也借故離開。

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湯徵一邊踱步一邊道,“你方才所言,也正是我擔憂的地方。解決天水郡民亂危機之法是沈老丞相提出來的,也是清流眾人共同議定的方法。如今危機雖然已經解決,隻怕歲末上計,陛下看到天水郡的賦稅趨於減少,會遷怒於清流一派啊。”

“所以侄兒有一方法,能使天水郡稅一年的賦稅在賬麵上寫得漂亮。”薛定搖借機言道,“隻不過這個方法,需要得到叔父大人的首肯。”

既然是要求人辦事,就要拿出求人辦事的態度。薛定搖這一聲叔父,讓湯徵很是受用。但見他正了正衣襟直言故作戲謔道:“說吧。你又有什麼拙於謀身的主意?”

薛定搖憨態一笑,隨即道:“一郡歲末上計,除了農耕方麵的稅收外,占據大頭的,也就隻有商稅了。如今因為民亂初定,天水郡從郡上到縣邑,各個關口嚴防把守,通過加征關稅的方式減少人員流動。這本無可厚非,卻也對行商者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所以侄兒想,崮良縣並無騷亂動蕩、政治態勢良好,能不能以此為理由,減少我崮良縣的布防。若叔父肯給與侄兒一定的政治便利,我也一定會不負所托,廣利農耕、大開榷場。如此一來,我崮良縣的財政必會成為穩固天水郡總體財政的一劑猛藥。待年末上計,我不敢保證天水郡的賦稅能躍居前首,至少,在數字上不會難看。”

湯徵一聽即刻哈哈大笑:“不枉費我昨晚對你一番苦口婆心呐。總算是學會看態勢、借情勢了。也罷,這麼多年了,你頭一回開口,作叔父的又怎麼能拂逆你的誌向呢?”

薛定搖頓時喜笑顏開:“多謝叔父!”

“不好了,不好了。”這時,許升慌不擇路地跑來稟報道,“大人,呂京同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