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師出有名(1 / 2)

人精一樣的李柄此刻處在全新的秩序中,浮若飄蓬的他深切明白謹言慎行的道理,於是謹慎道:“軍統人事安排,本監察使不甚了解。請諸位將軍以和為貴、共同裁定便是。”

薛定搖看向顏斯良,即道:“既然是讓賢,那就要有一個賢的標準在。如今我與諸位同在沙場,不如就以戰功為標準,識將帥,定尊卑。不知,諸位是否認同?”薛定搖看向眾人,最後的目光落在了顏斯良身上。

眾人頻頻點頭,顏斯良耿著脖子道:“本該如此。”

見他們點了頭,薛定搖胸有成竹地一笑,繼而又道:“古語有雲,‘夫能將用人,使能者不敢遺其力,而不能者不得處其任。’如今我皇命在身,不敢不暫領大將軍職。不如這樣,就由我與諸位一同定個方略目標,誰能在一定時段內完成軍務,誰就是能者。能者自當處賢位,而不能者,自當退而聽命。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眾人再次應允點頭。而那顏斯良雖然未作聲,臉上卻寫滿了滿意,回首坐到了他的位置上。

搖曳著的火把劈裏啪啦地燃燒著,眾人開始圍繞西部邊陲的作戰軍事圖一同探討攻城策略。自古作戰,講的是一個“師出有名”。苛政亂治不得民心,可以救民為由攻之;帝王寵信佞臣釀成大禍,可以清君側為由攻之;敵國多次越界騷擾民眾,可以寇匪作倀為由攻之。而此次攻打烏蘄,著實是因為征元帝一意孤行違背兩國盟約,因此他們這一支軍隊,若稱正義之師實在牽強。

因此在大局觀念的加持下,薛定搖期望削弱這場戰爭的侵略性質,讓大齊的國威在邊疆、在鄰國也能立得住腳。如此一來,對於征戰烏蘄而言,智取要大於武取。也就不能直麵起衝突,魯莽地一味征討。

因此薛定搖定下的戰爭策略是,深入烏蘄內部,獲得其內部的部分支持。但見她手指著地圖上烏蘄道:“據我所知,烏蘄內部有三股勢力,分別是折蘭王達蒙、可汗可契哲和胡奴王坎坦。其中達蒙是已經過世的老可汗的兄弟,即現任可汗可契哲的叔父,目前身擔監國一職。坎坦則是可契哲的舅舅,他手裏握有烏蘄大部分兵力。可契哲作為新任可汗,卻因為年紀尚幼,手中的權力被坎坦架空。按照咱們的儒家教義理解,可契哲是正統,坎坦則是狼子野心的篡位者。所以我們若要出師征討,當以匡扶正統、討伐坎坦為由,這樣才能算得上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顏斯良聽薛定搖對烏蘄內政講得如此頭頭是道,於是切齒發難問道:“薛將軍身為齊人,竟然對烏蘄內部軍政如此熟悉,怕不是與他們內部的什麼人有不可言說的來往吧?”

顏斯良之所以說出這話,原因在於烏蘄的折蘭王達蒙曾在年少時作為質子留居京師邕邑。而他留居邕邑的七年時間裏,曾跟隨左丞相沈觀行學習經史子集、儒家禮製,因此達蒙和薛定搖算得上是師出同門的舊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