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舌辨明堂(1 / 2)

“回陛下。末將自隨軍以來,事事循規蹈矩、恪守王法軍規。捫心自省,從未有逾矩之行、越軌之舉。不知此番何故觸怒南衛,其竟鞭笞三公重臣於長街之上、剿困護國將士於包圍之中,越俎代庖、僭越皇權、以用私刑!個中緣末,願請李公公代勞交代,以答陛下之疑、以解百官之惑、以安將士之心。” 很顯然,麵對征元帝的問罪,她並不願順從征元帝的言下之意,而是有自己的一番考量。言辭之間,薛定搖已然將話鋒轉向掌事總管太監李柄。

模糊焦點與重點,先將自己擺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便是薛定搖的第一高明之處。宦官與後宮不得幹政,這是成於祖宗的規矩。故此李柄在朝堂上沒有任何發言的自由與權利,與啞巴論辯才,已然是勝負已分,這便是薛定搖的第二高明之處。上言中又蓋罪宦官越權謀私,這是征元帝最忌諱痛恨的事情,正中皇帝痛點進而使其對宦官生疑,這又是薛定搖的第三高明之處。

征元帝聞言果然思緒生亂,震怒反問李柄道:“當街鞭笞施老將軍屍身,竟有此事?!”

果真,自知明堂之上不能妄言的李柄有口難言,隻得棲身下跪道:“老奴禦下無方,請主子賜罪。”

一跪一悔,便已經開始讓這場問罪定下了調子。

薛定搖聽其認罪,緩緩抬頭。一個抬眼撞上了沈觀行疲累沉重的回眸,沒有按照沈觀行叮囑的做法處事,她自知理虧,有些心虛地挪開了看向老師的眼神。

聽話聽音。但見薛定搖開口就占了上風,外戚一黨中人便明白她不會老老實實地承認過錯。朝堂之事瞬息萬變,若解決不好薛定搖,屬於外戚一黨的三公之位可就無從定論了。

十三曹令左玄暉見機不妙,衝著洪嗣簫使了一個眼色。洪嗣簫立刻持笏板向前一步發難道:“陛下息怒。南衛兵作為護衛邕邑的兵士,保護邕邑城中安危是職責所在。行為雖然過激但也是不容卻之。反觀薛定搖膽大妄為、目無王法。竟然當街殺人,惹得百姓人心惶惶。論罪,當誅。”

此言一出當即引起清流一派的憤怒,但見湯徵站出來怒斥道:“陛下,臣有異議!對朝中大臣動用私刑原本就是重罪,鞭笞三公重臣的屍體更是應當株連九族的死罪!薛定搖作為施正明部下護衛,保護老將軍生前的安危與作古之後的屍身本就是職責所在的分內之事。如今不問責視朝廷律疏於不顧的南衛兵,反而要對保護律法底線、維護重臣尊嚴的將士加設鐐銬鐵鏈,洪衛尉一句輕飄飄的‘不容卻之’就一筆帶過,這又是個什麼道理?!”

洪嗣簫立刻反擊:“湯大人,你什麼意思,難道薛定搖抓錯了、關錯了?那這樣以後是不是隨便一個百姓都能跑到大街上去亂砍亂殺?這樣一來我們南北衛軍怎麼管轄治理?”

湯徵亦不甘示弱:“我沒說你們不該管轄不該治理。不妥之舉定有不善之因!明堂之上,陛下禦前,我們現在該做的是依照律法尋果問因而後定罪問責,而不是一開口就妄論是非、打壓有苦衷的人!陛下聖明、天德之君,定會秉公論斷,該釋罪的自然會釋罪,該追責的,一個也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