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勢合形離(1 / 2)

聽著薛定搖的推敲,沈觀行陷入了沉思。他聯想到了自己在邕邑查到的線索。孫伯舒的家眷在一個月前被安置在了城外的一處別院內,而後經常有身著便服的南衛兵在周遭走動。就在今夜薛定搖回京後,孫伯舒一家慘遭滅門。而能調得動南衛兵的,隻有聖意示下的執令宦官。之所以滅門孫伯舒一家,目的應該是除掉汙點、杜絕後患。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拚接起來,沈觀行心中的懷疑已然有了答案,一個他最不希望得到的答案——設局要施正明死的,不是敵軍烏蘄、不是外戚一黨,而是,征元帝。對於這個局而言,不管是清流一派為了保護施正明做出的軍權上的讓步還是外戚一黨為置施正明於死地所上諫的奏疏,統統都是征元帝局中的棋子。坐山觀虎、漁翁之利。想到這裏,沈觀行頓覺一陣心寒。此刻他已經心知肚明的是,對於朝廷而言,施正明在陣前有沒有失利並不重要、有沒有叛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敵叛國罪”坐實之後,皇權階層能得到想要得到的軍權與利益。施正明的死,不是受人誣告的枉死,而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然而,凡事都有一個萬一。這個看似完美的棋局裏,跳出來了一個薛定搖。

“老師,老師。”見沈觀行陷入沉思,薛定搖試探著喊他。

沈觀行回過神來,一時不知話從何起。

薛定搖行思坐想,繼續言道:“明日脫險後,我定要去拜會孫伯舒的家眷。查一查他在邕邑……”

“不必查了!”沈觀行聞其言立刻神色有些異樣地回道。作為一朝丞相,他清醒地明白自己有維護宗室朝廷顏麵的責任,君王不能有錯。如果真相昭然,那麼有損的,必然是皇上的威嚴、朝廷的體麵以及君主在臣民心中的威望。

薛定搖有些難以置信地看著他。沈觀行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回歸平和的語氣道:“不必查了。我命人查過,沒有問出什麼異樣。他家中父母年高、兒女尚幼,其妻整日以淚洗麵。若再去叨擾,無疑是傷口撒鹽,未免殘忍。”

薛定搖聽到這些雖然也有些動容,但還是動搖不了她想為施正明昭雪的決心。繼而又道:“既然如此。那我們還可以從孫伯舒遞送到京城的密報著手去查……”

“我說過,此事不必再查!”沈觀行加重語氣道。由於年事已高,說完這話連連咳嗽了許久。

薛定搖見狀立刻上前輕拍其背。以她對自己老師的了解,他肯定有更深的考量。縱使心中有萬分不解,當下的情形也是不能再說了。

待舒緩過來,沈觀行轉了話鋒:“宮外的那一千精兵,是受你命千裏回京的吧?”

薛定搖聞言不由得心裏一凜。她當然知道此刻宮門外的境況,從看到施正明的絕筆信並決定回京師的那一刻,她就憑借自己在征西大軍中的威望,聯合了一切可以聯合的軍中力量,同麾下的兩個副手邊伯黎、伍季耕商討,兵行險著,以“赴京問恩”的名號,用武力的方式逼迫征元帝為施正明洗刷汙名。她預設了談判的籌碼,同時也做好了不會活著離開邕邑的準備。

沈觀行是了解自己的學生的,她重視情義,不破不立更是她的處事作風。見她矗立原地未發一言,沈觀行心中已然有了答案。隻是垂目道:“坐吧。”

薛定搖咬著嘴唇、沒有落座,看著沈觀行繼續道:“老師,懲辦一個縣尉,一個郡守,尚且要多方取證、三庭會審,從開堂到結案,少則數月,多則以年計久!施老將軍他可是鎮守整個西部邊陲的大元帥、總指揮啊!就憑借無端的猜忌,靠著這麼一道聖旨,就把人給殺了,族給滅了。視律疏於不顧,法理何在!朝廷若是不給出個明明白白的交代,邊關大漠上六千五百個壯烈犧牲的軍魂不會答應,二十萬戍邊將士不會答應,我們手裏攥著的長矛利劍,不會答應!”言辭之間情緒激憤,眼淚竟也止不住的流了下來。可能是意識到自己的失態,薛定搖頓了頓,拿起衣袖擦拭去眼淚,接著回歸正常的語氣哽咽道:“施老將軍為國戎馬一生、功高勞苦,不該平白擔上叛國的罵名。老師,學生位低權輕。能想能做的,唯有此下策。”